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中考小说“领悟内涵”考查的探索

中考小说“领悟内涵”考查的探索

摘要:文学作品内涵的概念界定不清晰,导致了中考小说“领悟内涵”考查角度的单一和不明确。从对已有的考查角度研究,借鉴文学研究对作品内涵的个案研究,探索“领悟内涵”的考查角度和方式。

关键词:中考小说;领悟内涵;考查角度;开拓探索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要求。各地中考也将此作为考点,且均作为高区分度、高分值的题目呈现。

一、 模糊的概念

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内涵?小说的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同体式的文学作品,内涵有何区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品内涵”也避而不谈。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只提到“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对不同体式作品内涵的表述,也语焉不详。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要求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规定了内涵的范围——思想。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却是“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会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无论是“内涵”还是“丰富的内涵”,要求都是“领悟”或“领会”。“领悟”“领会”,属内在心智活动,也就是“内涵”内隐性非常强。

学术界对“文学作品的内涵”研究,较多以一类作品或一个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审美内涵、艺术内涵、精神内涵、结构内涵、语义内涵等方面作个案的研究。

二、 考查的角度

概念的模糊,内涵的内隐性与领悟的内在心智,导致了中考试题对小说“领悟内涵”的表述,与其他考点不同。其他的考点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考点词语提示,如“人物形象”“情节”“品味语言”“表达形式”等关键词,唯独对“领悟作品内涵”的检查,极少在题干中出现“内涵”一词。试题均以其他词语代替“内涵”,刻意规避“内涵”,考查的却是“领悟内涵”的内容。2017年的中考题,虽然在题干中出现“内涵”“丰富内涵”有所增加,但都是没有指向的“内涵”,如2017年临沂市中考题《老柿树》,“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017年广州市中考题《龙虎斗》,“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

近几年中考对小说“领悟内涵”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领悟内涵”的考查角度大呈现以下几类:

(一) 主题式: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如2015年北京市中考的小说《捷琳娜·奥迦涅香》,“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以“主题”代替“内涵”。2017年杭州中考的《回家》,“关于小说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也是从主题的角度命题,只不过是逆向命题,阐述理由。

(二) 标题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内涵的表现。精彩的标题能激起阅读兴趣、引人思考、提示线索、暗示主旨、隐含情感等。中考常把标题作为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的考点,在呈现上有两个方面。

1. 标题的含义。以理解标题的含义考查对“内涵”的理解。

2015年广东省《集中营的课堂》,直接从题目设题:“‘集中營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014年南宁市《刀爱》,设计了“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

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找回颤动的感觉》,直接从题目设计“请说说你对题目‘找回颤动的感觉深刻内涵的理解。”

2014山东省东营市《命系悬壶》,设计了对题目“命系悬壶”的含义的理解。

2. 更换标题。采用更换标题的形式,以达到理解作品内涵的考查目的。

2016年广东省《平衡》,设计了“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道值得称道的精彩题目,通过更换作品题目,比较作品表达的内在精神。

(三) 结局式:根据小说情节的铺垫、悬念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从出人意料的结局设题,引发读者对小说内涵的理解、思考。

2014年广东省《怯懦》,根据小说描写的女儿因自卑与虚荣,不敢与在工地打工的父亲相见。设计了“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2016年重庆市B卷《孤独的老乡》,从外出打工者小吴为解乡愁,到天安门广场寻找老乡,几次寻找未果,即使找到夹着公文包、衣冠整齐的标准定义的老乡,那个老乡却不认,小吴黯然神伤,最后小吴与一对衣衫褴褛、聋哑夫妇老人和“我”认作老乡。设计了“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2015年江苏省泰州市《伍铜匠》。小说描写技艺高超的伍铜匠守护祖传之物——铜菩萨,既不为翻新房子和儿子买车而出卖,也不肯为儿子升职而送给领导,却为汶川地震转让铜菩萨,支援灾区,没料到儿子却把铜菩萨拿去贿赂领导,获得升职的机会。伍铜匠一气之下,“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据此,命题者设计了“分析结局的深层意蕴”。

(四) 领悟式:就是对小说整体的内容、思想、主题、情感获得的认知,或者从中感悟到的道理。如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命系悬壶》,设计了“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三、 开拓探索

纵观以上设题,无论哪个角度,只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其实就是一个——主题。小说内涵的多面性、多层性在试题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篇”的核心内涵没有得到深入地挖掘、拓展,对内涵的领悟停留在比较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品质的提高,也难以领悟小说形而下的内涵,因此对“领悟内涵”有待于开拓探索,可以借鉴学界研究作家作品的内涵分类,从更广的范围内,对作品内涵进行挖掘。endprint

(一) 文化内涵。《孤独的老乡》反复写离开家乡三年到北京打工的小吴,到天安门广场寻找老乡,想听到乡音,以解乡愁,这是中国乡土文化情节的表现。可当他找到他定义的老乡时,那个夹着公文包、戴着领带的“老乡”却不认了。“乡土情结”在部分人眼里、心里,已经退化、变异了——以是农村人为耻。在退化变异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情感产生错位。由此,可从乡土文化的角度设计:人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从小吴异乡遇乡人,乡人不认里,谈谈乡土文化变化在现代的变化。

(二) 思想内涵。如《伍铜匠》,伍铜匠为了支援汶川灾区,将祖传家宝——铜菩萨转让出去,普度众生。可儿子却将代表普度众生的祖传铜菩萨,送给领导,成为渡自己的升职之物。渡众生与渡自己在两代人中出现了裂痕甚至质变,反映了经济社会对传统善良助人思想的冲击和变异。由此,可在两代人对渡人与渡己的不同做法,设计“结合小说,试分析父子俩对传家宝不同处理方法,所代表的不同的思想”。

(三) 審美内涵。如《孤独的老乡》,当小吴按照他定义的标准,找到那个老乡,小吴激动万分时,那个老乡却厌恶地骂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神经病”,根据这一情节,可从审美的角度设计:你对“戴领带”老乡的态度如何,说说理由。把人物与情节结合起来,从而审视“戴领带”老乡的丑,由“戴领带”的老乡审出小吴的美。

(四) 精神内涵。如《孤独的老乡》,根据外出务工者小吴孤独地寻找老乡,遇见老乡,老乡却不认的孤独,与“我”在天安门广场当保安三年了,也没有遇见过一个老乡的孤独。表面上看,是人在异乡没遇乡人的孤独,内里却是内心的精神的孤独,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繁华无比的首都,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这一方面反映城乡的隔阂,乡下人融不进城里,城里人拒绝、歧视乡下人。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二元文化中对底层百姓精神关怀的缺失。由此可设计:结合小说分析小吴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也可设计:使小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领悟内涵”的考查,绝非以上列举所能囊括。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不同的内涵思考点、考查点。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角度的多样性。在“领悟内涵”的考查上,若能勾连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的关系,形成三位一体,定能探求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特殊性,挖掘作品的意蕴。期盼能以适宜恰当的形式、方式,考查学生全面、深度的思维,真正达到考查“领悟内涵”的目的。

作者简介:詹火滥,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3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