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大学生网络求职陷阱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求职陷阱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张立志+李未+马幼莲��

摘要:信息化时代使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招聘平台也数量剧增,网络招聘以其招聘范围广,招聘信息全,招聘方式便捷等优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利,然而不良平台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使一些大学求职者陷入网络招聘的陷阱,求职者权益受损,甚至失去生命。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求职被骗,论文探索网络求职陷阱存在的原因,进而总结大学生求职陷阱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招聘;求职陷阱;防范措施

目前,全球网络招聘市场规模巨大且增长迅速,近几年,网络招聘成为国内优秀企事业、跨国公司最有效的人才招募途径。据统计,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信息在网上发布,有3000多万人在网上发出求职简历。超过一半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但是网络招聘平台在给求职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求职者因失真、虚假信息,陷入“陷阱”,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这反映出一些网络招聘平台存在的很大问题,如虚假信息泛滥、实名认证审核不严等。网络诈骗组织正是利用这些漏洞,欺骗涉世未深的求职者,尤其是大学生,导致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人身及财产遭受损害。

一、 求职者陷入招聘陷阱的原因

(一) 互联网招聘平台存在管理漏洞,虚假信息未经审核即发布

目前一些招聘平台或网站存在着管理漏洞。如导致“李文星惨剧”的BOSS直聘网。以BOSS直聘APP为例,企业用户若要发布招聘信息,只需通过手机号获取验证码便可完成注册,选择“我要招人”界面,只需填写虚拟的公司名称、招聘者姓名、职位、邮箱这四条信息,一个职位发布者便注册成功。虽然平台系统也会进行“公司工商资料”、“个人职位信息”等信息认证或邮箱激活认证,但如果用户已在APP中注册成为其他公司“BOSS”,便能跳过上述审核认证环节。企业用户经过简单的注册便可发布招聘信息,发布招聘广告也就不用进行验证。所谓的审核只是流于形式,企业在发布招聘公告后,短期内会收到大量求职消息,其中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生因鉴别能力有限,又鉴于比较信任网络招聘平台,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质疑招聘方身份。众多的受害者就是这样通过网上求职,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二) 缺乏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没有网络平台的直接监管部门来检查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仅是出现有人举报工商部门才会检查。网络招聘平台发布不同的消息,管理部门也不尽相同,如:发布广告主管机关是工商部门,招聘类信息的主管机关为劳动人事部门,网络招聘还涉及网络主管部门,招聘过程中如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又涉及公安机关。这就造成都有权监管又都没有监管的情况出现,又鉴于网络招聘平台的信息量太大,各个部门疲于应付。虚假的招聘信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些招聘平台上。

(三) 求职者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

尽管一些互联网招聘平台在不断拉近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但求职者依然无法通过简单几条招聘要求信息,全面立体地了解一家公司,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企业招聘信息真伪的能力差;防范心理不强等原因,仅通过网上可查寻的信息不能对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合理判断。另外,一些骗子公司精心设计招聘内容和程序,即使职场老手仅凭网上信息都不可能识破骗局,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就更难以判断了。

(四) 求职者甄别虚假招聘信息的能力差

网络招聘被骗的大多是社会经验较少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占很大比例。据调查误入传销组织的成员中占90%的是16至25岁的青年,有的传销组织80%是大学生。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连这点鉴别能力和头脑都没有了吗?曾经在传销组织卧底23天的作家慕容雪村痛苦地总结:我们的一些年轻人缺乏常识、急功近利、轻信、狂热而且非常固执。经过“成功学”、“国家工程”、“顶层意志”的洗脑,他们深信不疑自己能够快速致富。在传销组织中一些急于发家致富的成员被骗得团团转,不能自拔。而大学生的特点是不甘平庸,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早日有所成就,当传销组织把成功学、共同创业的陷阱抛给年轻求职者时一些人把它当成“馅饼”,深陷其中。

大学生在求职中被骗,一是求职心切,缺乏社会经验,盲目选择,认为多投一份简历,可能意味着多一次机会,简历四处“撒网”,从而被招聘平台中的骗子公司盯上。二是缺乏对自身求职的合理定位,存在侥幸心理,在求职中轻信薪水高、职位好、有户口,但是对求职者要求低,无需工作经验,无需高学历,入职门槛低的招聘信息,不去核实信息真伪,投放简历后一步一步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另外,一些骗子公司和培训机构合作,精心设计陷阱,利用非常专业的招聘方式招聘大学毕业生,学生被录用后却以需要培训为由,让学生承担“培训费”,这些培训费用以不需要学生自己承擔为由欺骗学生,在学生被蒙蔽的情况下签订贷款手续。学生还没挣到工资,却背上数额不菲的“求职贷”。

二、 预防网络求职陷阱的措施研究

(一) 完善网招平台的审核机制

完善网招平台的审核机制,网络招聘平台要建立举报机制,鼓励求职者对发布不实消息的企业举报,一旦查实,要给予奖励。落实自身责任,健全平台信息审核机制,确保信息发布的真实性,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首先平台要对做招聘的企业进行形式上的审核,比如核对联系方式、检查相关执照;平台还要履行谨慎的义务。对已经在平台上被投诉过的企业要严格审查,审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招聘情况,如果涉嫌违法,及时报警。如果网络平台明知招聘企业的信息失实,还向求职者推送,求职者一旦被骗,网络平台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 完善立法,强化监管

虽然网络招聘有一定的缺陷,但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巨大市场,我们不能摒弃,应当设法完善,规避网络招聘陷阱。首先是健全立法,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的网络立法滞后于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现有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招聘的相关法律,也无相关的判例可借鉴,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再次,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网站、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发布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责任。尤其是负有审核责任的招聘网站应承担连带责任,强制招聘平台对招聘单位和个人的信息进行监管。相信随着我国网络法规的完善、企业的日益规范,未来网络招聘会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 学校应该开设求职风险教育课程

学校应该开设专门课程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求职培训,端正学生求职理念、告知求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他们鉴别正规公司和骗子公司的能力。学校的职责不要仅局限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传授学生求职应聘技能,要对学生进行求职风险教育,加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责任,将社会的残酷面及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应对和防范能力。

(四) 大学生应提升求职鉴别能力

大学生生活的校园很纯净周围的人群也是很单纯,造就了他们缺乏防备心理的状态,大学几年他们的专业能力虽然已经锻炼增强了,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辨别纷繁复杂的社会能力还相对较弱,当他们求职时,就成为求职陷阱的受害者。为了避免更多的大学生陷入骗子的陷阱,大学生应尽早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鉴别是非的能力。

三、 结束语

许多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面临就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毕业生急于就业,由于缺乏必要警惕,陷入骗子的招聘陷阱。大学生求职者务必提高警惕,面对高薪诱惑时,一定要审视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弄清楚自己能为单位创造多大效益才能对得起这些高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要在心里打几个问号。求职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避免落入“招聘陷阱”。

参考文献:

[1] 宋云希.识别网络招聘陷阱预防就业风险[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6(4):86-87.

[2] 黄洁,安红.网络求职暗藏陷阱招聘平台难辞其咎[J].就业与保障(7):42-43.

作者简介:张立志,李未,马幼莲,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33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