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摘 要:针对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不足,在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并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主要构建了以系列课程结构为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实用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内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扩充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调整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使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一、 引言

就地方高校而言,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以下不足: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深化,难以反映学科发展前沿,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2) 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需加大建设力度。

(3) 校企合作有待深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培养有待提升。

(4) 课程建设是薄弱环节,课程资源较为匮乏,教学方法需要改革,管理制度需要落实。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开展了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该专业通过改革建成以系列课程结构为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通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实用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内涵;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协作、素质较高、技术精的教学队伍;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扩充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调整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使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二、 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1. 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是对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个课程群进行。通过修改课程教学大纲的手段分别对两个课程群内容按最新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整合、删减一些课程的内容,及时增加社会需要的新技术内容。比如,较为突出的《通信信息网》课程传统的内容中太多重复“交换技术”“传输系统”等内容,而对“宽带IP网”“接入网”“数字有线电视网”的内容太少或突出不够。

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环节,基本实现了构建、优化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科基础部分按通信与电子信息大类考虑设置课程,从宽口径专业概念为学生发展提供应有的知识基础,体现信息时代和数字技术特色,以及当代电气工程师应同时具备软硬件技术知识的要求;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基础地位和作用;在专业课程中删减部分课程,加强通信工程专业核心、标志性课程。还要体现课程的最新发展,使本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性、实用性和可发展性得到保障。

2. 教学资源建设

(1) 扩充实践教学教师实力,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群、专业大类、综合性建立实验室的明确指导思想,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广播电视工程等专业为通信与电子信息大类,组建一支熟练掌握通信技术、通信信息网络、通信系统测试、信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维修、单片机控制和实践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经过三年建设,通信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建成了较为齐全而先进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与通信企业同步的通信技术实训平台。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承担《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与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非线性电子电路》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及电装实习和课程设计,通信技术实训平台含通信网络、传输、交换、移动通信等机房及其配套仪器仪表和终端设备,主要承担通信工程和相近专业的相关实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

(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优化调整校外实习基地。注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很有必要,在现有“通信技术实训平台”基础上开发新的实验、实习内容,下一步重点加强移动通信实验实习设备的添置和开发。充分依托湖南科技学院优质的实习基地资源,本着共建共享、互惠合作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符合通信与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专业需要的实习与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稳定而良好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场地、环境,使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内涵、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条件有深刻体会和深入了解,使学生在热爱本专业、增强学习信心和目的、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良好作用。形成与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服务信息产业与通信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所需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应有的保障。对已建成稳定的永州电信、永州移动、永州广电、星宇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无限互联)、深圳市凌阳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深化合作、提高实习效果,对其他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优化、调整。

3. 与培养技术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1)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训。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背景下,仅靠教师自学很难从时效、质量和整体水平上得到保证。因此进行师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推行“课程负责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并有计划地将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中青年教师派往相关生产、科研单位和电信运营部门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的工程意识及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特别是工程实践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2) 充分调动、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用其所长。为了优先加强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使这些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主导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各自的业务能力优势,以提高整體师资的整体效率。本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人事分配、岗位竞聘等政策,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endprint

经过三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业务较精湛、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强,以培养技术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优秀教学团队。

4.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就业、生存和发展都十分重要,本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改革课程实验的实验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师的指导是方法指导,不做步骤指导。弱化实验指导书,促使学生自己思考。实验方式采用分组实验方式进行,保证人人能独立完成。考核方式不只是凭实验报告来考核,需要结合实验的实做过程,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考核。

(2) 改革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是时间多且时间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非常有用。课程设计采取分层次的多个题目进行,不同层次的题目有不同的难度系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收获。同时考核方式结合过程给分,对过程的评判通过答辩来进行。

(3) 改革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是时间最长、最集中的一个环节,更应该充分利用。①选题环节,为了增加课题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用学生老师双向选择;②利用网站方式公开各个导师和学生的设计进度,增大过程环节的公开性,增加学生的过程控制;③利用查重系统进行毕业论文查重,避免抄袭。

5. 学生科技活动提升

学生科技活动提升的主要思路是:使科技活动常年化、多样化、层次化。课外科技活动形式非常灵活,同时它又具有非常好的创新力培养,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学校组织的大型科技活动外,在学院内部、在专业内部举行多样化的科技活动。坚持学生科技活动常年化开展:有专门的老师常年指导,有常年活动计划,有常年活动场地,有常年活动经费等。科技活动多样化:科技活动不局限于科技论文、数模、单片机、电子制作等方面,可扩大科技活动的内容面,比如增加文献检索与综述竞赛、数学竞赛、元件识别竞赛、PCB设计竞赛、电路仿真竞赛、焊接竞赛、通信业务创意设计竞赛、废物利用竞赛等等,可以开发出众多的竞赛内容。各个内容结合不同的年级阶段、结合不同的能力水平来设置。科技活动层次化,使科技活动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增强学生的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持续开展和真正效果,参加者必须是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而主动参加的学生。

三、 改革成效

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1名,每年招生学生100名左右。经过三年的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在地方高校中应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1) 课程建设方面。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信原理》,校级优质课程《信号与系统》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青年教师教改课程《通信原理》。

(2) 教研科研方面。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省级教改课题2项、科研课题4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科研课题2项。共发表科研论文25篇,EI检索收录8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

(3)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13项。

(4) 老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创新性研究性学习,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获得国家级大学生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项目4项,校级大学生项目7项。学生作品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10项,其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优胜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校级一等奖1项,校级三等奖2项。

四、 结语

经过三年的建设,专业综合改革促进提升了课程和专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通过培养,形成了一支以培养技术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优秀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基本实现构建、优化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新技术的最新发展,使本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性、实用性和可发展性得到保障;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汪新,吴新民,吴国志.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61-63.

[2]徐立清,钱国英,马建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3-57.

[3]徐立清,钱国英,马建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3-57.

[4]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4):20-22.

[5]刘伟.高校院系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创新及自主化建设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刘志民.2010年高等学校贯彻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赵全友,副教授,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23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