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从博弈论视角看高职院校评教与评学体系改革

从博弈论视角看高职院校评教与评学体系改革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高职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而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又制造了两者的利益关系,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如何选择所谓的“合作”,并探讨了这一“合作”带来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评教;评学;博弈;纳什均衡

一、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开始全面抓教学质量,那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的优劣呢?于是,各大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内开始着手建立各级各项评估制度,这其中就包括评教、评学的相关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评从根本上加强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博弈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现实世界中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所以,又称为对策论。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田忌赛马”事件就是博弈论的最早雏形,当时孙膑利用博弈论原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博弈问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素:决策主体(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集(用于参与人进行选择的策略集合);效用(简称就是参与人的利益,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

二、 评教与评学之间的博弈

在高职院校正常教学运作中,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是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两种手段,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两者对评价的认识程度、相互评价态度以及对评价制度的理解程度不但对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而且对院校的教学质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依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三大要素,可以看出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之间构成了一种博弈,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一方面,从双方互动关系来看,评教影响着教师评学,反之,评学也影响了学生评教;另一方面,从追求利益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理性投资人,都有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双方作出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追求和实现各自的最大利益。再者,从权利角度来看,学校的评教、评学制度让教师和学生都分享了教育评价的权利。学生具有评教的权利,导致教师在行使评学的权利时不能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反之,教师具有评学的权利,导致学生在行使评教的权利时不敢妄作,因此,这一博弈关系为师生争取和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权利基础。师生之间这一博弈关系的存在,导致“一报还一报”的博弈策略应运而生。师生博弈双方的策略是这样形成的:开始时,一方先选择合作,即第一步合作,博弈的另一方重复上一步的选择。他们的合作是善良的,绝不会背叛,从长远来看,这种“一报还一报”的策略方案不会被攻破,具有不可侵入性。假如整个班级群体和教师之间都采用这种策略,那集体就是稳定的,也不会有人采用其他策略,这种策略的建立是绝对牢固的,而且还能防止其他不太合作的群体入侵。在这种“一报还一报”的策略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了“合作”和“背叛”两种选择之间的博弈,以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作为理性投资人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是“合作”还是“背叛”呢?借助纳什均衡理论中的博弈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各自作出的选择,如下表1所示(合作5,背叛1)

從上述博弈图表不难看出,有四种博弈结果分别是:第一种双方都选择“合作”,双方都得最高分5分,此时师生共赢;第二种教师选择“合作”而学生选择“背叛”,此时教师利益受损,教师会排斥这种结果;第三种教师选择“背叛”而学生选择“合作”,此时学生利益受损,学生不期望这种结果;第四种教师和学生都选择“背叛”,此时双方利益都受损,这不符合初期双方都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基于以上四种结果,双方会通过暗示等方式实现共赢即“合作”选择A1B1:(5,5)。

三、 评教与评学博弈结果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已经达成了一致的默契合作。而正常情况下首先发出“合作”信号的一般都是教师,好多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就明确告诉学生,只要大家积极配合,相互打个高分,最后考试都能及格过关。这一信号的发出势必告诉学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在学期末的评教时学生往往对该教师予以关注,从而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而这种“互利共赢”是以牺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的,是低端的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互利共赢”,不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进步。

四、 结论

教师和学生是任何学校的主体,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可忽视。因此,从博弈角度看评教评学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学校应该合理使用评教的结果和数据来约束绑架自己的教师,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监管力度,使“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发挥其应有的活力和效力,推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景柱,叶天祥.对策论理论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张奇勇.教师评价的博弈论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17-20.

[3]陈晓希.“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的博弈分析[J].科教文汇,2008(16):3-4.

作者简介:

刘丽静,北京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24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