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结合多年教学实际,我从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动手实验、科学地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议论、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等角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动手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都与化学有关。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显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让师生体现出师生间的互动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就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浅谈几点看法。

一、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知识容量在增大,原来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迫使我们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角色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势在必行。初中化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有些化学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难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仅靠单一的教师说教和文字描述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计算机软件结合课程实际,进行原子、分子、离子分离和重新组合的动画模拟,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使得理论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特征。而且有些演示实验通过投影仪展示,采用的放大、慢放、重播等效果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使抽象化的内容变得直观化,学生看得一清二楚,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 让动手实验作为学习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我们适当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学生带着兴趣去获取的知识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根据我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之前,我先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在黑板上挂一张“无字家书”请学生帮我读一读,当学生没办法读出的时候,我依次向纸上喷洒无色溶液A(水)B(氢氧化钠溶液)后,纸上的字迹赫然出现。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我又继续喷洒无色溶液C(稀盐酸),“字不见了!太神奇了”。在整个魔术观察过程中,学生的感观受到刺激,探究的兴趣被激起,这样将发现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思维在轻松的实验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 科学地设计问题,了解化学这一学科的价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促进、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提出,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轻松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紧紧围绕着教材,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合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行设计,真正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不要过早急于得到解答,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余地去分析和评价,此时我们教师要进行的是启发和引导,也可采用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讨论、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后,教师才能总结性地评价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回答是否正确。例如,让学生验证一瓶无色稀溶液是什么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在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能否知道它是什么液体?学生思考后,觉得这样只能检验溶液呈酸性(含H+)而不能肯定是否有Cl-存在;后来,我又提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无色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结果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再问学生此方法可行吗?学生继续议论,结果认为只检验出Cl-(初中范围内)而不能检验H+的存在。通过这样的一步步提问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得出检验一瓶无色溶液是盐酸的最佳方法。像这样的问题探究教学法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参与能力。

四、 鼓励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合作和参与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在边实验边讨论的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或者改变组织形式,我提出问题,学生自行设计,自我去探索,动手动脑。我选用日常生活、环境、能源、生产中实际问题,家庭小实验来探求、解决与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如:安全火柴在火柴盒外侧涂上什么物质?“鬼火”这一自燃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煤气中毒如何急救处理?等等,让学生在探究变化现象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科学的神奇,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化学,在化学中研究生活。

五、 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很多人对这些现象往往毫不在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当他们能用所學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和学习热情,学生的这种热情和成就感会促使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最根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协调好“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对我们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的魅力来实现。

作者简介:

黄坤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33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