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科学课堂教学中以教法促学法为核心的实践

科学课堂教学中以教法促学法为核心的实践

摘要: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更新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使教学由“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争取学生参与到这个转变过程中来,同时我们还得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因人而异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下工夫,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科学;教学;学习;方法

现在的教学往往会出现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甚至不学这样的一个现象。像这样知识满堂灌的课堂往往会使我们的学生失去创造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尽管很多教学工作者深谙这一道理,但是他们始终不肯迈出第一步,生怕自己的课堂任务完不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其实,我发现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多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学法指导,不但不会使学生的成绩下滑,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激发学生对掌握学习方法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将毫无意义。因此,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更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对掌握学习方法的期待。方法的含义比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教学有方法,学习当然也有。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尤其是科学学习。因此,我們在教学设计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生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时,我们需要学生能说出组织的名称,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很难说全这些名称,而且也很容易混淆,比如将动物的上皮组织与植物的保护组织混淆(主要因为两者都有保护功能)。其实也难怪,死记硬背必然会带来混淆、漏记、错记的后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得想些方法,比如采取首字记忆法。顾名思义,就是将第一个字连起来记,如动物的组织记成上神结肌,即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而植物的组织则记成保输营机分(这里还可以谐音成“保输赢积分”,也就是如果保证输的话就可以赢取积分),这样一来就记住了所有的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将首字连起来记可以让学生记全所有的组织,同时也不会造成混淆,而且也具备了一些趣味性。这个方法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人体八大系统及其他生物知识的记忆。

二、 将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进行有机整合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教法的改进,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授物体的燃烧条件之一是达到着火点时,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教法,以趣味实验的方式进行,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在课堂之前制作一块特殊的手帕。将一块手帕浸入到酒精和水一比一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手帕取出拧成半干状。然后在课堂上用金属夹夹住手帕,将手帕点燃,最后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火焰熄灭,手帕也没有被烧焦。为什么手帕不会被烧焦呢?这个小小的实验引起了学生巨大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揭开谜底,因为酒精气体容易燃烧,使手帕温度升高,手帕上的水快速蒸发,带走手帕还是那个的热量,由于手帕达不到着火点而无法燃烧。

讲完以后学生会豁然开朗,原来原理很简单,就是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让学生解释书本上的那个活动,学生一定能顺利地讲出来。这样的教学是轻松、愉快而有效的,同时我们发现在教法改进的同时也提示了学生学法的改进,那就是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实验与课本上的活动、知识进行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更会观察,更懂得将科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三、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观察是一项很基本的能力,每个人都会观察,每时每刻都在观察,但是我们的观察全面吗?正确吗?这都是问题,现在我们发现学生会观察,但是观察能力不强,观察的点不够细,不够全面。

如在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会发现学生能够说出实验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是很多学生忽视了固体本身颜色的变化,这样一来,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上就不完整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事物,不要集中在某些现象上而忽视其他变化。

另外一方面就是实验。科学离不开实验,不会实验就不会科学。

举一个最简单的实验,让鸡蛋从水中浮起,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甲同学在一只杯子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将鸡蛋放入水中,接下来往杯里加盐并用筷子搅拌,结果发现过了很久鸡蛋也没有浮起来,然后他就说鸡蛋是浮不起来的。然后再看乙同学,他将甲同学的冷水换成了热水,发现当加盐达到一定的量后,鸡蛋浮起来了。最后再看丙同学,他准备了三十只透明杯子,倒入不同浓度的盐水,然后在每只杯中放入一只生鸡蛋,我们发现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就这三位同学而言,乙做出了实验的结果,但是由于鸡蛋的上浮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所以不利于我们仔细观察,如果将乙同学的动态过程与丙同学的各个状态联系起来,那这个实验就变得更清晰了,也更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

参考文献:

[1] 汪明.探究性实验设计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2010(4):12-14.

[2] 林卫民.重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J].人民教育,2014(22):36.

[3] 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史贵阳,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店口镇第一初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38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