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几点体会

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本文结合个人所学的领域以及自己的经验,浅要分析了自己对于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的几点思考,文中将会从两个方面阐述,一则是关于教学模块的思考,

一则是关于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阶段性;特征教学;体会

一、 关于教学模块的思考

(一) 教学前的教学反思

将自己的学生按学生素质的不同差异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在保障了三个层次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前提下,计划在课堂教学中,采纳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突出章节之间的知识衔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学。在课后作业写作方面,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确定本学期尽可能布置出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这样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本学期选定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教学前的反思内容进行归纳形成教学计划。这只是教学前的准备,但是这个准备或者说是一种反思,对于整个的教学,是引领般的存在。

(二) 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应当做好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活动反思。即抓好“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反思自己是否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融入到每一节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是否在每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框框,是否步入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思考,才能达到提高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学时存在很多随机事件,所以这里面的过程是教研者教育事业中最珍贵的财富,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错误才是最快进步的方法。

(三) 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不外乎多看、多听、多教、多探讨。通过与同科目或者专业的学者交谈,互相学习以及借鉴。或者在学术交流的时候,与本校其他历史教师的教学进行橫向比较,总结出本学期较好的教学经验有“备课找准了重、难点;上课基本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课后作业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同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有“课后作业在必须掌握的内容和选择掌握的内容方面层次性未作区分,作业内容在关注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方面不够”。

二、 关于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思考

(一) 科学化的模块线索划分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来说,首先明确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百多年历史。按史学界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标界,中国近代史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然后对中国近代史再作阶段划分,分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王朝的覆灭”、“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国共对峙的十年”、“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等发展阶段。这样的一种科学化的模块划分,可以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已有了最初的框架。

(二) 界定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

以“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历史为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等构成了本阶段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可以发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丧失领土、领海、贸易通商、关税自主等各项主权,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具有了区别于以往中国农民运动的发生原因,时代赋予了它双重的革命任务,那就是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也是因鸦片战争的发生而萌发。便可找出本阶段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这样,本阶段特征就自然而鲜明地显现出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诚然,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这个阶段知识的时候,将会对国家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等一些知识外的理念或者说是国事进行深刻的了解,也会将国家之间的各类事项进行比较,我们的学生若是结合这些便会更加准确把握此阶段重要的历史概念。这样的话,进一步掌握阶段特征,将会以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发展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逐渐演化,让我们知道,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推动下的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必然产物等等探索的最终化结论。

(三) 知识内容下让学生看懂历史的内在联系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这三者并不是互相孤立地存在,这些都依存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上,又反过来,对它起了明显的推动效果。以上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同一指导思想,即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而抽象地概括历史现象,囊括所有的属性,也包含着历史现象,其间内在的重要性质的联系,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 结束语

历史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在如同有生命般的文字中是带着使命的,学而优则仕,其带着厚重却意味深远的气息,让人感到愤慨,激情万种;感到自豪,悲喜交加;感到悲悯,被流满面,这种瞬间万变的情怀只有历史课堂,方可带出那样的淋漓尽致,也唯有历史的课堂才能让每一个中国人振奋,或激昂,或愤懑,或是感动。至此,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其教学方式也会展现出其独特的教学模块,它更代表着民族与世界的交融。渐渐地,会发现更加容易又轻松的学习历史,将是我们教研者在未来需要探索以及需要深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邵泽卿.让“活”的历史走进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 李久荣.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 严凤成.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邱德慧,中学一级,四川省成都市,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52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