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苏东坡的黄州精神与黄州词分析

苏东坡的黄州精神与黄州词分析

摘要:通过全面解析苏东坡的黄州词,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黄州精神。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逐一分析黄州词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其词。

关键词:苏东坡;黄州词;黄州精神;解析

文章解读了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创作的几个作品,全面揭示了苏东坡的人格。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回归平淡时依旧可以笑看世界,为人处世宠辱不惊、心胸豁达、不执著一些琐碎之事。黄州是苏东坡人生的转折点,其中的心酸痛苦可想而知,正是这些巨大的变化造就了作者后来回归田园的平淡与豁达。

一、 社会背景

苏轼,历史中为数不多的文学大家,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此种人生经历造就了苏轼宠辱不惊、不理凡尘的性格。1079年,苏轼在湖州出任通判短短数日,因创作的诗词存在讽刺新法的嫌疑,被抓到监狱,这也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事实上,苏轼当时创作的《湖州谢上表》只是应上级的要求,在诗结尾处夹杂了几句抱怨,却被有心之人恶意曲解,引起朝廷动怒,苏轼被关押了一百多天,期间多次被勒令处决。多亏当时宋太祖提出的不杀大臣的要求,苏轼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苏轼在刑满释放后被贬黜到黄州出任团练副使,到黄州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写诗。但是,苏轼为人心胸豁达,不是一个打击就失意的人,在被贬的六年间,我们从他所创作的作品中能够明显发现他在那个阶段形成的黄州精神。

二、 苏东坡的黄州精神与黄州词

(一) 超凡脱俗

黄州对于苏东坡而言,是原本应该迎来事业巅峰却遭到巨大挫伤的第一个事件,他的内心遭受到巨大的创伤。被贬到黄州终日无所事事,偶然一次散步到一棵海棠树下,即兴写出了《海棠》这首绝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通过描写袅袅的东风衍生出令人注目的云彩,月亮刚露出头来,月光十分柔和。花朵的香气使自己产生幻觉,仿佛已经融在朦胧的雾里,此时月亮却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正是因为自己恐慌午夜时分,花儿才会主动睡去,因此取来并点燃用于照明的蜡烛,不愿意错过欣赏海棠的最佳时机。

苏东坡首先刻画被风吹动的海棠,侧重体现海棠之美。“东风”代表着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代表光泽。从一个“泛”字,就足以证明海棠在月光的映射下美丽的景象。紧接着作者开始描述海棠的味道,在微风的吹拂下沁人心脾的芳香弥漫开来。

在月亮转过回廊后,不再照到海棠花时,海棠花沉寂于暗夜里。此时我们已经获知作者将海棠花比喻成自己,虽然有许多才华与抱负,且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远离朝廷居住在穷乡僻壤,没有伯乐来识这匹千里马。借助孤寂空悠的夜景描写,揭示作者当时苦闷的情绪。纵观全诗,前两句点名作者赏花时间是春天的一个月夜,形象讲述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色彩与芬芳,既展现海棠优雅脱俗的美,又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整首诗语言比较简单易懂,情谊深厚,引人流连忘返。

(二) 平淡从容

以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为例。苏轼被贬期间去沙湖时遇到小雨,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新貌。借助眼前的景色,揭示自己心中的苦闷。作者使用十分强烈的字眼来刻画这一场雨,淋雨如同穿林,大雨打在树叶上,更同样打在苏轼身上,当时的模样十分狼狈。对于苏轼而言,并不觉得一切非常糟糕,反而微笑面对大雨,并劝解同行的路人。自然变化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不管风雨怎么肆虐,我都可以轻松面对。对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要高声歌唱,悠然自得的享受这一切。对于苏轼而言,在风雨中看风景好比自己在当前窘迫的境遇中寻找一线生机。解析到此处,苏轼为人处世的精神跃然纸上,不论是面对多变的天气,还是人生的波折,都需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词中“莫听”与“何妨”二字,直接显露出苏轼对人生的看法。这一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的第二年,从字里行间中我们看出,苏轼在这段时间不论是心态还是生活态度,都出现巨大的转变。笑看人生的潮起潮落,不被一时的挫折所影响,坚定自己的信念。

(三) 豪放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苏轼笔下的周瑜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所差别。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一个坐拥江山与美人的才子,智慧高于凡人,气魄豪放。对于苏轼而言,周瑜是一个称得上英雄的人物。在描述完周郎的意气英发后,笔锋一转回到现实。周瑜名利双收时年仅三十岁,而自己已经年近半百却依然不得志。由周瑜的一生引出自己的坎坷。以“多情应笑我”这句话为例,看似云淡风轻,却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在苏轼发现自己的悲痛后,并没有像李煜那般郁郁而终,而是对照自己寻找生机。在苏轼眼中,原本声名远扬、名利双收的周瑜后来也不过如此,苏轼的心境一下子开阔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于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作品,苏轼二十一岁才考取进士,三十岁的光陰几乎多半是在书房中度过的,事业一直不得志。只因几句诗而险些丢了性命,最后被朝廷发配到黄州团练副使,由于自身豪放的性格,在历史英雄事迹的感染下,托物言志,大笔一挥写下了千古绝句。对于苏轼而言,黄州被贬的这几年是沉淀自我的时间,也是苏轼走向成熟与聪慧的转折点。尽管面对事业的低潮,却从未失去信心。从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结构严谨的文字将诗人复杂多变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苦闷,更多的是对古代人物豪迈的崇拜,这首词也成为当时豪放派的代表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被贬黄州作为苏轼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时期,苏轼当时创作的诗词也因心态的不同而出现许多变化,主要特征依旧是旷达。黄州诗词的写作风格与苏东坡的黄州精神具有密切的关联,通过解读当时的作品,了解苏轼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我们理解黄州精神。

参考文献:

[1]郭杏芳.苏轼黄州词题材内容及创作思想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0(04):27-30.

[2]宗晨.《黄州寒食帖》字形技法考察[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27-28.

[3]饶学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异议——兼谈学术研究的平等性、客观性与科学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1):1-5.

作者简介:

李竹君,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995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