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深入地研究优秀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传统古诗词,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在理解基础上背诵。发挥想象,与写作紧密联系。提供机会,给学生表演机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兴趣;提高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历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很明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部分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继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有着明确的论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在《课程内容与目标》部分,《标准》更是对此项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看到古诗词教学受到了广大语文老师的重视。

虽然古诗词教学受到了广大语文老师的重视,可与此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太过于功利的做法。他们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记忆背诵,能够在考试中得分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教学思想的指引下,小学生虽然能够对古诗词熟练背诵,却是对诗词背景、诗人词人、诗词主题等等不甚明了,可以说是通常意义上的“高分低能”。而这样的一种教学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对于小学生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是很不利的。所以说,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抛弃功利心,深入地研究优秀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传统古诗词,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来。

那么,在引导小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传统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来呢?

一、 加强朗读在理解基础背诵

读过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人相信都会对文中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老师督促之下苦读晦涩难懂古文的情节印象深刻,也会对那个年代没落腐朽的教育制度发出强烈控诉。可是回过头来看今天我们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我们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自己也犯了一样的毛病。细究起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往往会出于功利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小学语文关于古诗词的考查仅仅限于名句的背诵默写。所以就简化了教学环节,只要求学生把相关诗词全篇背诵下来,至于学生是否全面深入地理解了古诗词就不那么看重了。这样造成的结果自然就是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一大堆的古诗词,可是对于这些古诗词的意义却不甚明白。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流体智力是非常强的,要求他们背诵几十个字的古诗词是很容易的。可是问题的关键却是学生们虽然背诵下来了,却是对意义不很明白,因此这就不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容易搞混甚至是遗忘的。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许多古诗词,不仅没能很好地熏陶感染小学生,反而会伤害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好比给学生准备了一大桌美味佳肴,却要求他们不加咀嚼地吞咽下去,这样学生不仅没能获得营养,反而会因此而犯肠胃病。

二、 发挥想象与写作紧密联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语言、意蕴是非常深远的。要求小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意蕴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老师通过课堂的分析讲解向小学生灌输古诗词语言、意蕴的做法也是效果不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语文老师干脆直接要求学生背诵下来的原因吧!应该说,这确实是一个教学难题,但也不是不可解决的。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保佑要对教学方法稍加变通,即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个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要求他们把古诗词的理解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以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为例。如果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在稍加分析讲解和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二次创作的话,相信小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变换角度,尝试着以诗人的身份去面对那样的情景。这样的话,相信他们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柴扉为什么会久叩不开,为什么只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疑问了。那么,学生因此也就能够对这首诗有着深刻的印象,当然也就能够经久不忘了。

三、 提供机会给学生表演机会

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单纯的熟读以至创作改编都还不是最佳的办法。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这样的道理。那么,什么办法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呢?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本意说的是要想真正了解某个事物或是明白某个道理,一定要自己亲身去体验的道理。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适当地创作表演,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的话,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教學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为例,相信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能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这一简单生活细节有深刻独到的理解。而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引导学生扮演一个少小离家,老大才得以还乡的官宦再回到家乡的情景,相信他们很容易就能够理解游子归乡的沉默感慨了。所以说,单纯地读,一味地写还不能使得小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只有把读、写和演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戴银燕.浅谈小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2014.

[3]张丽萍.小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

[4]李晶.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

作者简介:张惠娟,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武林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12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