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谈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谈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根据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和就业市场的实际要求,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可以从教师素质、学生学习能动性、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做出革新,才能有助于实际提升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为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做好准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有效性;英语专业

一、 引言

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当下紧缺人才之一。高校英语专业培养人才,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提升英语课堂有效性,以便学以致用。

二、 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七章高等教育第二十二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而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就业市场的需求,也是实际工作的需求,高校人才的培养应充分考虑这些需求,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三、 应用型人才的定义

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各家观点不同,本文在此引用蔡敬民教授在2013年主编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的书中的定义,“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科学原理和技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直接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或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

定义中强调,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或个人创造效益的能力,那么,在高校英语课堂中,要突出对此种能力的培养,在授课方法、模式和考核形式方面都应做出相应的改变。

同时,要明确高校应用型人才和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一是技术操作型应用人才,强调岗位对应性;二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强调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应用或从事某一职业、工种或岗位的工作能力。而地方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面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岗位,强调其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对比两类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同之处中,强调了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并重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在實际工作中,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潜力。

而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按照职业需求,更注重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的综合能力。这也为提升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坐标,本文将从提升教师素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改变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四、 高校英语课堂有效性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应用能力

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外派教师轮流参加脱产或在职的专业培训或学习,了解专业方面的新信息,教学新方法。还可以提供出国短期培训的机会,允许教师自愿自费参加。条件有限的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在线或线下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定期参加相关的专业讲座,与专家和同行沟通,请教疑难问题,交流教学感悟与心得,再将获得的新鲜资讯和知识注入课堂,丰富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加强自主学习。专业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还需具备实际运用知识,为社会创造效益的能力,所以,教师也应培养自身的应用能力。

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将所具备的英语知识和专业能力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积累应用能力形成和提升的经验,这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手经验,可以给予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实践所需接轨。例如,英语教师具备听、说、读、写、译的专业素质,那么可以在学校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挂职锻炼,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假期,在外兼职翻译、编辑、校审、商贸等工作,了解实际工作中对英语人才的实际要求,将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经历和心得体会,以及在工作中了解和学习到与应用英语相关的新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和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运用能力相结合。

(二) 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否则只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针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生须具备将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与英语专业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于某项社会实践,并为社会创造效益的能力。高校英语课堂教学需满足这个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自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第一,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坚持完成。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际工作中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给自己设定有信心坚持完成的具体目标,并落实到每天的执行活动中,比如,每天所需完成听、说、读、写、译各个版块得多少时间、多少量的练习,达到怎样的标准。在练习中及时总结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应搜集整理后,和同学或老师沟通探讨,找到答案。

第二,帮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第三条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到“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无线校园建设,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普及,具备条件的城镇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置师生用教学终端。”有了科技支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更多、更丰富的课内外资源,补充有限的课本知识,扩展眼界和认识;还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和课程,参加国内外大学在线的相关课程,自主学习。endprint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沟通交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平衡教师授课和与学生互动的时间,不能将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要在有限的课堂中,给予学生师生或生生互动、讨论的机会。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敢于提问,讨论解决。活动中可以加入激励机制,如积分得奖,累计平时分等,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 改变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第三条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到:“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首先,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笔译课程为例,传统教学的关注点在翻译理论讲授,词、句、篇章译法讲解,翻译技巧的学习等。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翻译迅速发展,实际翻译中已经使用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云翻译技术和本地化/全球化等先进翻译技术。这些翻译技术不仅用于实际的笔译实践,也尝试辅助口译实践。那么,在高校的翻译教学中,除了讲解课本中的翻译知识以外,还要增加机辅翻译的内容和课时,包括理论和实操课程,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之后,在实习、兼职或就业中,可以获得学以致用的机会,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其次,课堂教学的模式需要革新。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相比,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慕课(MOOCs)、对分课堂(PAD Class)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方面更具优势,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采用单个新型教学模式,或者将新、老教学模式的优点整合后,形成混合式教学。以综合英语为例,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将课程每个单元的话题、学习重难点、语法点等理论部分的内容,提前通知学生,并把相关的在线学习课程、网络资料或书面资料告知学生,学生在课下,先通过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或慕课(MOOCs)的资源,自主学习上述内容,整理发现的问题,总结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回到课堂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也可以采用单个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对分课堂(PAD Class)。对分课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教师可以将综合英语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在课堂讲授,然后让学生课后通过独立完成作业的方式,内化吸收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找出无法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后,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生硬地将时间五五开,可以是整个学期课时分成教授课时和学生自主学习课时;也可以在某节课上,有教授时间,有讨论时间,因课制宜,灵活使用。

改变教学模式,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不论新、老教学模式都有其利弊之處,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须避免从传统教学重视“教”,而忽视“学”的极端,走向新型教学重视“学”,而忽视“教”的极端,保持教与学的平衡,才能保证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四) 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模式做出革新,教学评价体系也需做相应的改变,否则,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部分高校都选用平时分加考试成绩的方法来评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成绩,但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的比重更大,平时分比重较少。而采用了新型教学模式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多,那么在评价体系中,平时分的比重也应增加比重,让学生有了学习在平时、需持久的意识,转变考前突击复习,通过一场考试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的理念。同时,评价也应多样性。平时分,除了出勤分数之外,按照课内外任务,可以分成参与课堂互动活动得分、课后完成作业得分;按照英语课程性质,可以分成口头表达得分和书面表达得分。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比重相应降低,让低要求的学生,可以结合平时分,通过学期考核;让高要求学生,加上平时分,获得较高的学期考核成绩。

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才能投入学习,才愿意参与学习英语的活动,在课内配合教师的授课,让提升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五、 结语

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目前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高校的课堂教学,应以此为核心,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才可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8.

[3]李红英.“转型期”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16):150-151.

[4]张霄军,贺莺.翻译的技术转向—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侧记[J].中国翻译,2016(6):74-77.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作者简介:金懿韬,贵州省都匀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21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