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朴素教育观”

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朴素教育观”

摘 要:我们将“朴素教育观”融入到日常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最纯粹最质朴的眼光去发现事物认识事物,就能慢慢培养起学生的写作个性,让他们真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做到“独抒性灵”。

关键词:“朴素教育观”;教育的目标,“美”;汉字,古朴之美;“天真之气”;“独抒性灵”

欲探讨“朴素教育观”,就得先从“朴素”二字说起。《说文》曰:“朴,树皮也”,厚重的树皮不加雕琢,呈现出最初最质朴的面貌。“素,生帛也”,帛布未加染色,呈现出原料最初的模样。“朴素”,就是不加纹饰的质朴。大概有人会以为,“朴素”就是原始,甚至就是落后。其实不然,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的创造,包含丰富的哲思和底蕴。而人类的所有伟大创造,则无不在对大自然的了解与模仿中得以完成。一言以蔽之,就是“道法自然”。《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不仅是人类创造的起点,亦是人类创造的终点。“大巧若拙”,深得要旨。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外乎一个“美”字。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才能在陶冶学生情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然后让他们感受发现创造之美,以此完成一个“美”的循环。那既然美的极致是“朴素”,那么“朴素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准则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最好的教育方式又是什么?我们因此经常去谈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而且经常把这二者对立起来却极少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素”就是“朴素”,“质”就是“质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基本上等同于朴素教育,所以说,所谓朴素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一切手段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天性,然后去创造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寻找人类及自身初心与质朴的过程。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无疑是离学生的性灵最近的学科。语文教育所承担的素质教育任务无疑也是最重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贯彻“朴素教育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 感受汉字的古朴之美,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亦是我们感受人类精神文明的工具,是我们的祖先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是中华文化灿烂的基石,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中的基础。然而,我们现在的汉字教学却存在着只重今义不重古义,只重词语解读不重单字释义的问题。造成学生对汉字及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灵活的状况。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很难避免汉字简化这一敏感的话题。的确,汉字的简化对简便及规范汉字书写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若干问题:一是造成汉字的本意不清,二是造成理解的混乱。比如“衝”字,本意为“重要的路口”,左右构成的“行”字就是路口的象形(如“街”“衢”“衍”等字),但现代汉语简化为“冲”字后,便失去了这些重要的信息,我们面对“首当其冲”这个词语时的困惑,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汉字词义的演变上多下一些功夫,让学生在加深对字义理解的同时,深刻感受汉字的古朴之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与激情。

二、 理解经典著作中的“天真之气”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天真之气也。”可见一个人具备“天真之气”的重要性。一个人具备了“天真之气”,他才具备了一种超越功利的创造性。古今中外,所有人类的文化成果,无一不是天才怀揣“赤子之心”的伟大创造。而对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当然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首先去感受文化传承中的那些“天真之气”了。

然而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因为它要求我们首先在知识面的拓展以及阅读品质的提升上要有所作为。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需要有一桶水。就拿《论语》来说吧,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只会板着脸孔教训人甚至有些迂腐的老夫子。但我们通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个极具“天真之气”的老顽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句子足以说明,孔子儒家外衣包裹的,其实是一颗道家的“赤子之心”!如此,我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才是一个完整的朴实无华的孔子;我们传递给学生的,才是一种“以出心,为入事”的处世态度。《论语》之美由此呈现。

量变必定产生质变,通过解读经典作品里的“天真之气”,我们不仅强化了语文教学的美育效果,而且还活跃了语文课堂以及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三、 强调“独抒性灵”的写作原则

庄子曰:“学而不能行谓之病。”语文教学中的“朴素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天真之气”,而這一点会最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写作上。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的兴起,语言粗鄙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语言表达上的质朴之美越发少见,就连最基本的规范表达都成了很大的问题,至于学生作文,则普遍呈现出虚假空洞的特点。比如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就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强加因果”“以摆代论”“以偏概全”等逻辑错误。笔者发现,学生头脑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僵化的模式与套路,遇到说理,则缺乏从问题的根上去找原因,或者说,他们不会用一种纯粹、质朴的眼光去看问题,所以经常写出一些看似深沉实则肤浅的论述。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将“朴素教育观”融入到日常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最纯粹最质朴的眼光去发现事物认识事物,就能慢慢培养起学生的写作个性,让他们真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做到“独抒性灵”。

综上所述,将“朴素教育观”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切实挖掘汉语的朴素之美,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及经典人物的天真之美,然后在日常的写作以至于为人处世中去感悟与实践。只有坚持语文教学的“朴素教育”,我们才能培养我们的下一代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培养他们天真质朴的人格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

作者简介:

陈志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31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