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

褚雪梅+蔡有柱

摘 要:要使学生对一节课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重视并促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成学生以“问题意识”带动思考,并帮助学生产生问题链,取得深度思考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意识;途径;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为课堂学习策略的两个核心支点,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深挖,并“讲深讲透”,旨在使学生不留任何学科问题,但这同时也就失去了探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形成表层学习和理解的习惯,缺少深度思考的动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学生缺乏提问意识的原因

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尊师重道”的思想已经深处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从小就对老师既敬又畏,认为课本永远是正确的,教师讲的永远是正确的,老师和课本是权威,认为对课本应马首是瞻,对老师所讲、所说的内容应奉为圣旨,若对老师所讲没有照单接收,恐怕要遭到老师的斥责甚至惩罚,于是课堂往往成为老师一人的“独角戏”。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没有问问題的习惯了,因此,要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首先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教师要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教师都要认真地以积极的心态去倾听,要多鼓励。

例如在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这节实验课时,由于学生第一次能够触摸到显微镜,因此对显微镜很感兴趣,有很大的好奇心,常常趁教师讲课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在显微镜上放一根自己的头发或同学的头发,甚至于把手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教师看到这些同学后,假如喝令他们停止,他们固然不敢乱摸乱碰,但同时老师的喝令制止也很可能会扼杀学生们的好奇心。还不如这样来问这些学生:你们刚才看到图像了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没看到图像吗?这样的话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地思考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要具备哪些特点,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1. 开发学科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例如在讲述“植物细胞工程”一节的“细胞全能性”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组问题情境:①细胞全能性在整个高二必修课中有哪些具体的表述?②细胞的全能性的具体定义是什么?③细胞全能性存在的核心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大小。④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相反却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⑤为何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却能够将植物离体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促成学生进一步思考。

2. 利用学生前认知与生物概念矛盾,生成疑问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从学生的前认知出发,让学生在和生物学科概念的互相矛盾中生成特有的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能正是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困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认知冲突和困惑。以教学“蒸腾作用的途径”为例,教师常将课本中“水分从土壤中进入到根的内部”的相关示意图呈现给学生,本意是促进学生理解“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由下向上升”,但却与学生的内在认知经验“水向低处流”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应适时启发、点拨,并引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名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物体内水分为什么是由下向上流的?”。学生们经过激烈的头脑风暴,想到了生活中“抽水机抽水”的现象,于是教师进一步将问题探底: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由下向上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植物体内也储存有抽水机吗?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了解了真正的原因——蒸腾作用,是它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形成了向上运输的奇观。

3. 在亲身实验中提出问题,诱发质疑

以做“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为例,教师可提供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去实验:①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有何不同之处;②在何种温度条件下使用加酶洗衣粉会有更好的效果;③若添加其他种类的酶的洗衣粉,洗涤效果会有区别吗?④试探究下加酶洗衣粉的用量和洗涤效果间的特定关系。学生在亲身做实验、体验实验中不断观察、反复思考、逐步感悟,学生往往会自证自悟,从而在“产生问题—尝试解惑—实验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也为生物学科现象背后的问题提供了视角,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与生活密切联系,启发学生疑问

例如在“性别决定”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概括整个人类的婚姻发展状况,古代的婚姻状况很复杂,有的是一夫多妻制,也有的是一妻多夫制,不过最终都变成了目前的一夫一妻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存在的是合理的,为啥一夫一妻制有许多优点?”学生很活跃,讨论起来,然后学生有的回答说:“也许是人类男的数量和女的数量差不多呢。”我因势利导,为什么人类男女数量差不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更加热烈起来,有的学生似乎找到答案,回答说:“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分别是带X染色体的精子,和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而女性只带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概率差不多,这个原因导致男女比例的均衡。”喜欢提问的学生又会抛出问题,到底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原因是由爸爸还是妈妈决定的呢?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告诉学生不能重男轻女,假如全世界都是男性,那么人类就会毁灭于自身。经过了这样的处理之后就很明显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了若干小问题,在解决一个个的小问题的过程中就逐渐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总之,现代教学活动已经逐步发展成一种由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思维要求由低到高,具有一定阶梯性、系列性、完整性的问题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完全沉浸于设计的问题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小闯,胡亚兵.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J].新课程研究,2005,(3):16-20.

作者简介:

褚雪梅,蔡有柱,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43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