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浅析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提出,符合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符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定位、符合国际安全事务的客观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描述了全人类对整个世界共同治理的美好心愿,既反映了中国作为努力融入国际秩序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勇于承担国际性事务的历史担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发展;安全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在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伴随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冲突以及当今的IS的恐怖主义的盛行,世界形势正在从由美国主导和把控转变为接近失控的局面,所有的事件都在向人们折射出这样一个信号:现有的国际间事务治理的方式以及国际秩序,已经无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型国际间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贸易全球化出现倒退趋势,使原本就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更加难以恢复。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使这种趋势愈演愈烈。除此之外,他所提出的移民政策和“建长城”的计划使文化的交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带动其他国家一同发展。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全球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大势所趋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刚开始是以个体为单位生活,由于生存的需要人们逐渐联合起来发展到村落,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慢慢的产生某种共识,逐渐联合为一个部族。农耕技术成熟以后,由于人们有了固定的生存资料来源,人民的生活由游牧变为定居,随后出现了疆域的概念,不同的部族逐渐建立起自己族人的生活规范,经过长期的演化,最终形成了国家。由于交通运输等技术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为了合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现代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出现了,由于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联盟终止了活动,随后根据二战后的世界各势力分布,建立当今的联合国。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治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总的趋势是共同发展共同治理。

社会大分工出现后,由于每个人仅通过自己生产的物品是不能够生活的,由此大大加快了交换的发展,交换由偶然变为了必然,这就为集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个体能力不断分化,各司其职,而整个社会成员间的联系却是不断加强的。在全社会参与交换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速度是惊人的,人类的生活水平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果人为地强制禁止交换,必然会导致从事某些行业的人失去生存的能力,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动乱。地球人口越来越多,要生存必须要发展,而专业分工是生产力永葆生命力的前提,因此分工协作不是一个可逆过程,有分工就要有交换,就需要一个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的人类社会。人与人在生存和生活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信息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了全世界人们之间的距离,文字、声音、图像等数字信息的即时传输使人们摆脱了地域的束缚,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交流,这一系列变化使“地球村”的概念得到了有力的推广——世界在变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互联网思维正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拓展。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Kevin Kelly在其著作《必然》中指出,分享、合作、协作、集体主义是“数字社会主义中的表现形式”。“集体行为可以创造一种只有当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时才会有的附加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将成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构建的思想理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追求共同发展的合作框架

二战以来,联合国的成立为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国际秩序趋于稳定,在20世纪末,全世界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飞速发展。但是国际间主要事务都由欧美——特别是美国——所主导,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随着国际间合作的不断深入,各国在合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也日渐繁多。现有的国际规则大多由发达国家所制定,对资源的利用及对污染的治理的要求相比发展中国家要更加高效和严格,发达国家度过了目前发展中国家所要即将经历的发展过程,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却以此对其进行限制,甚至不惜损害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却没有对发展和污染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每个国家资源分布不同,种类不同,各国的人才优势也不尽相同,大国有大国的优势,资源多,人口多,产业规模大,经济体量大。小国有小国的灵活,社会负担小,国家治理更加简单有效,国内人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有比例大,政治透明度高,产业走精细独特的路线。俗话说,船小好调头,政策的传导力度要优于大国。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间合作模式的关键词是“规则”,并且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确定的。我们说没有任何一种规则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而这样一种规则无疑是对正在谋求快速发展的小国是不利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合作模式的关键词是“发展”,也就是说,国家间的合作不必要按照某种既定的规则来进行,而是着眼于两国或几国间的发展需求,大家求同存异,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都可以进行。不管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只要符合两国或多国利益就应该加深合作。在这种合作与共赢,包容与发展的理念框架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才能拥有更加稳固的基础,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友好的伙伴关系。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维护国际安全形势的客观需要

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安全威胁。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恐怖爆炸事件、英国议会大厦恐怖袭击事件等事件的爆发,标志着传统强国的国土安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国也是恐怖袭击的受害国之一,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云南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阴影。稳定的社会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邓小平同志说过,“稳定压倒一切”。因此对于恐怖主义一定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总的看来,这些事件其产生及蔓延与宗教极端思想密切相关。由于威胁来自境内境外极端宗教组织的相互勾结,而且其组织分布广泛——特别是伊斯兰狂热分子,在各国都有忠实的教徒——导致单靠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很难扫除恐怖袭击的威胁,这就需要各国军事安全力量通力合作全面打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產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而共同体思想就是要消除压迫,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最终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于强调利益共享,强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缓和了个别地区局势,大大降低了国际安全风险,有利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是对全球治理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这些创新是从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与世界各国共享的思想财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他富有着深刻的内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创新,遵循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与其他各国的合作中不断吸收各国文化,融合发展理念,必将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凯文·凯利(Kevin Kelly)著,《THE INEVITABLE》[M],周峰,董理,金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N].人民日报,2017-03-08.

作者简介:

杨雪翔,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57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