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

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让美术教学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实践中创造美,努力实现美育回归生活。

关键词:生活教育;美术教育;生活化;开放性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学说,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当今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儿童情操开启儿童智力及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儿童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 生活即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美术体验活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围绕生活来进行。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应当以生活为中心。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角色体验中学习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美术并学以致用呢?笔者认为创设生活化的美术体验活动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在教授《花点心》一课时,我事先给孩子们准备好了一些厨师帽,自己也戴好厨师帽,把教室周围布置上美食图片,创设今天我来做“小小厨师”角色体验。学生们戴上厨师帽,一副俨然我就是小厨师的神情,跃跃欲试。通过“我的刀工最厉害”、“我的色彩最漂亮”、“我的搭配最美观”三个活动的创设,解决用橡皮泥塑形的问题。当孩子们把自己置身于“厨师”这个角色,和生活中感受到的厨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相结合,实现美术课堂的目标。在完成美术作品之后,再布置课后拓展:和妈妈一起学习烘焙。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做花点心,体会生活中的厨师角色。

二、 社会即学校,创设开放性的美术学习环境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获得的阅历及经验都有限,如果想更好地创设开放性的美术学习环境,就要让孩子走出教室,回归大自然,让学生身心都受到美的事物感染,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一) 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

自然蕴含着巨大、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石、江山日月等都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色彩鲜艳,给人类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小学生对于大自然的万物总会充满好奇,因此开放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势在必行。走出教室,到校园内写生;走出校园,到乡村的田野间写生;走出家门,到社区进行写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美术学习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四年级《植物写生》一课,校园就是最好的活教材,春天的校园里各种植物生机勃勃,百花齐放。让孩子带好速写本,走出教室,找一株喜欢的植物,仔细观察,将看到的植物描绘在画纸上。在这样的写生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还有更惊喜的发现:原来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植物形态是不一样的;植物的叶子有大小的变化;叶子的前后有遮挡关系……这些发现在室内课堂是很难呈现并理解的。

(二) 走进博物馆,拓宽视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会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如何欣赏?仅仅让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老师展示的几张图片就能学会欣赏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在国外的美术馆,随处可见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名作,教师对着名画为学生讲解,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乏味,相反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那样的视觉盛宴,带给他们的是深深的震撼。其实,在我们城市也有博物馆,展览馆,周末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感受不同画家、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会美术欣赏的方法,并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社会环境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多带孩子出去欣赏,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欣赏的目标。

(三) 了解家乡艺术,走进名家

在我们美术课程中,地方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太仓市双凤镇,是以龙狮文化为特色的乡镇。因此将龙狮文化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因此带孩子们去参观龙狮之乡仇国良先生的工作室,现场观看仇国良制作龙,欣赏他工作室中展示的各种活灵活现的龙狮形象,分析他所设计的龙的造型特点及使用材料。在参观、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艺术,也学会了龙狮的制作方法。这样,我们的美术课堂才是真正回归生活的课堂。

三、 教学做合一,美术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教师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教师做的过程,既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例如,《捏泥巴》这一课教学时,目标设定为用橡皮泥捏出各种造型美观的器皿。橡皮泥是学生平时比较熟悉又十分感兴趣的材料,而生活中我们也一直要用到各种器皿。因此我将本课重难点设计成五个探究环节:1. 怎样使你的泥巴变个样?(学生试完之后,教师也尝试不同的方法)2. 怎样使你的捏泥巴的样子能装得下东西?(学生尝试完,师也示范不同的方法)3. 用哪些不同的方法表现深浅不同的容器?(师捏出不同深浅的器皿供学生观察)4. 怎样使你的容器看起来更漂亮?(师动手装饰器皿)5. 你觉得你做的这个器皿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装什么?在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感,也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远比你想象的强。

在美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美术教师应充分理解并发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少先队体验教育的启示[J].少先队活动,2016,(4).

[2]张勇,张园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党史,2008,(3).

作者简介:

魏丽风,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号2014012109;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61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