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科学建模探究 培养核心素养

科学建模探究 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以实验探究为例、重点评析实验建模、学科素养的培养。化学科学教学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并实践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建模、探究;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有哪些?主要分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要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对问题思考,点拨,启迪,通过科学实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例题]吉林省2017年高三理综四模26题(15分)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Mg与某些物质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实验。

Ⅰ. 实验一:

缓慢产生气体

(1) 实验B目的是 。

(2) 写出Mg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

分别取少量实验A和B的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BaCl2溶液,A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B中无明显现象。

(3) 实验二说明Mg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了 (填写粒子符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离子的原因: 。

实验三:

对A中白色沉淀的成分,同学们提出了假设,并设计了假设,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将A中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后,取0.4 mol加入1 mol/L盐酸800 mL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标况下的CO2气体6.72 L。

(4) 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 。

Ⅱ. 某课外活动小组实验发现点燃镁条能在CO2气体中继续燃烧,产生黑、白两种固体,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并探究Mg与NO2的反应及产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5) 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实验,连接的顺序为

(c)—( )—( )—(e)—(f)—( )—( )—( )—( )—( )

(6) 已知装置D中初始加入的镁粉的质量为13.2 g,在足量的NO2中充分燃烧,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0 g,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0 mL(标准情况),写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 在设计上若没有干燥管是否可行? ,请解释原因: 。

一、 试题分析

Ⅰ. 实验一:

实验A和B,呈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但又是在控制变量15 mL液体的大前提下得出的,这一宏观现象一定是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只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才能让思维条理化,思路更顺畅。

通过做空白实验对照,才能排除溶液中水的干扰,从而让实质呈现更直观,更精准,因此只有科学设计实验才能得出现象与规律的必然联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即:Mg+2H2OMg(OH)2+H

为什么实验A在20 min后才看到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这沉淀可能是什么?

20 min后才有白色沉淀,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测白色沉淀可能为Mg CO3、Mg(OH)2,或者Mg CO3、Mg(OH)2二者混合物。

科学猜想是探究的原动力,科学探究又为猜想提供了事实依据,为揭示内在规律打开了一扇窗。

分别再取A、B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各加2滴BaCl2,A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B中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二:

说明Mg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了CO2-3,原因是:HCO-3H++CO2-3,加入Mg,Mg+2H+Mg2++H2↑,促进了HCO-3的电离,生成了大量的CO2-3,与Mg2+结合,所以在20 min后才有大量白色沉淀。说明只有离子积累到一定浓度现象才明显。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HCO-3在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前提下,水解大于电离,溶液显碱性,但此题却以CO2-3为主,说明外界条件的改变是影响变化走势的。只有明确影响规律的条件,才能控制反应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必须是科学探究,控制变量,只有“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才能揭示规律并运用规律。

定性实验更需定量。

实验三:

通过定量实验,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知不但沉淀有MgCO3、Mg(OH)2,而且为3∶1,即我们看到的比一定是规律的全部,我们不知道的可能确实存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永远是我们探究的主旋律,实验探究永远在路上。涉及的化学方程式:3 MgCO3+ Mg(OH)2+8HCl4MgCl2+3CO2↑+5 H2O。

Ⅱ.我们探究必须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及实验方法中寻找灵感及启迪,继承并发展。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

1. 在点燃的条件下:2Mg+CO2点燃2MgO+C;3Mg+N2点燃Mg3N2;2Mg+ O2点燃2MgO。

2. 实验方法:初中最经典的实验“H2还原CuO”。

(1) 用H2排净整套装置的空气;(2)H2还原CuO;(3)在H2流中冷却及注意事项。

化学另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便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分类,在同类中获得灵感及方法论。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并探究Mg与NO2的反应及产物。体现“模型认知”,寻找理论支撑及科学方法论。

预测Mg与NO2反应可能比CO2更容易;Mg与NO2反应可能生成MgO、Mg3N2但生成MgO更容易,可能生成N2,同时要用NO2排净整套装置的空气,否则,氮、氧元素来源不唯一,难得出可靠结论。也不能定量反映反应的本质,揭示反应的规律。

要科学设计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明晰各部分的作用,同时秉承“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理念,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要科学设计尾气处理装置。

要用NO2排净整套装置中的空气,即A中用P2O5或用CaCl2做干燥剂,NO2有毒,A中只吸收水,用N处干燥管吸收排空气带出的NO2,防止污染外部的空气。用碱石灰吸收,并对后续实验不产生影响。设计M、N两处止水夹。首先关闭M处止水夹,打开N处止水夹,让空气顺排。当红棕色NO2充满尾部干燥管时,停止排空气。关闭N处止水夹,打开M处止水夹。点燃D处的酒精灯,反应,最后停止加热,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为避免倒吸液体,设计防倒吸装置。

所以连接顺序:(c)—(b)—(a)—(e)—(f)—(i)—(j)—(h)—(g)—(d) 这个实验的设计理念、过程及方法论正是从“H2还原CuO”获得启发,即“模型认知”,通过实验(6)得出数据,固体增重,一定有氧,可能有氮,根据“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120 mL/22400 mL/mol=0.05 mol

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完美升华。科学合理地探究,尋找反应的本质,对知识及核心素养也是一种升华,凝练成智慧。

对探究实验设计,对实验后的反思,会发现若没用干燥管是不行的。原因是:若无此干燥管吸收NO2,会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总之,此实验试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从不同角度、多层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二、 试题启发

夯基固本,正本清源,探寻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应向先哲学习探究过程,即“模型认知”从中寻找探究灵感,最后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智慧,达到学以致用,体现化学学科的科学魅力。

作者简介:

王洪波,吉林省白山市,吉林省白山市第二中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80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