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培养问题意识 深化作文审题

培养问题意识 深化作文审题

摘 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和考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容忽视。分析近几年是的高考,作文所占卷面比例稳居首位,无法撼动,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然而,高考作文中离题、偏题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改善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精心引导,以问题意识为思维抓手,搭建材料与写作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概括、理解、分析、思考,发现命题中的“问题”,深入挖掘,把握其内涵,实现外延。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作文

高考阅卷时,阅卷老师最关注学生“写什么”,就是所谓的“审题”,这直接与学生思维挂钩,体现的是其对材料的理解把握,最能区分个体间的差异,如果在这一环节存在偏差,即便论证深刻、分析到位、语言准确,分数也不会太理想。因此,在面对高考作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审题,反复阅读材料,发现其中“问题”,即存在的矛盾,运用批判性思维辨析“异质”,以此破解“密码”,让写作更胜一筹。

一、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共性

对于审题,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于材料的理解过于表面,抓住了只言片语就顺势而下,不仅没有将材料变成问题,也没有发挥辨析思维,导致内容贫乏。对此,就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视问题,从“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分析,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有效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归纳出以下特点:首先,命题材料中一定存在“矛盾”,这里的“矛盾”指的是“问题”、“争议”等,可以是一组或多组,也可以是直接呈现或者间接呈现,需要学生自主挖掘。其次,是“问题”蕴含哲理的隐藏性借助显性材料,像寓言、通话、比喻等打比方,以此折射社会、人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阐述。最后,是“问题”的发展性,由“抽象”到“具体”,从“单一”到“多元”注重问题情境的营造,暗示考生比较辨析,在不断地认知中判断、发展。

二、 培养学生作文问题意识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避免审题立意的错误,下面我就以问题意识为思维抓手,结合实例具体阐述“问题”意识培养策略,以此优化审题,改善现状:

(一) 挖掘问题——整体把握,尊重事实

面对作文材料,“第一感觉”十分重要,这会影响后续的判断,但不能过于主观,要从整体着眼,不要自缚无关紧要的细节,死钻牛角尖。初触材料,先要读懂,一字一句地理解,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概括作者意图,由此展开挖掘,探寻其中“问题”。

以2016年上海卷作文题为例,试题要求学生围绕“评价他人的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围绕主题自我追问:1. 这里所谓的“生活”是他人的“个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2. 在评价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与标准?是“大众价值”还是“私人利益”?3. 对于他人的评价,是否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大不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4.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根据这一点可以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问题?5. 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自身能获得什么?由此,便能从不同角度切入,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思考,自由拓展写作空间,尝试将自身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全面思考、探究。这样一来,便能促进材料与问题的转化,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深入挖掘问题的同时,降低写作难度。

(二) 分析问题——求同存异,理性批判

在审题时,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运用自身经验理解,自主转化材料,将具体内容抽化,将陌生内容转化为熟悉的,以此促进理解,深入材料,展开对“隐性”问题的挖掘。为了优化这一过程,可以引入“喻體”、“本体”的概念,寻找认知结构中的相似点,适当批判,以此分析筛选,得出隐藏的结论,顺势而下,这样写出来的问题才经得起检验。

以2016年全国卷1作文为例,材料部分是围绕“香吻与掌掴”的漫画,具体内容是获得满分与获得61分的学生都获得了“香吻”,不同层次的分数获得了一样的“奖赏”,但是得到98分与55分的都获得了“掌掴”。由此,学生展开分析,不难看出呈现的问题: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以及重视分数与轻视人等,紧接着就可从“喻体”漫画入手切入“本体”社会,从角度的角度审视批判,尝试寻找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以此运用批判性思考展开评价,联系生活实际阐述自身看法。此外,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挖掘,深度质疑辨析,尝试深化思考,创新立意,以此优化写作,让文章高人一等。

(三) 思辨问题——提取要点,有机整合

语文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命题者在出题时会利用这一点,在材料中融入生活情境,将现实中有争议的话题呈现给学生,让其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引导其抓住关键概念展开思辨,以此深化认知,提高文章深度。

以2016年全国卷2为例,材料主要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主要谈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涉及其与个人发展、国家软实力以及文化自信的关系;后一句是关于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出题者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比较材料中的三条途径阐述自身看法。其中,三条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以及“社会生活实践”展开。对此,学生就要结合两句话的内容,提炼出五个要素,在三条途径的基础上总结“人的终身发展”和“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两点,将其逻辑化,在写作时充分结合、比较,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兼顾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以此深化立意,让文章更具现实意义,质量更佳。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高考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其掌握高考作文命题与规律不仅能帮助其掌握写作技巧,抓住材料核心,优化审题,还能培养理性思维,深化作文审题立意,更快、更准地切入,充分体现自身思维,让文章高人一等。

作者简介:魏启山,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7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