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非常好的契机——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提高學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角度成长课堂,让小学生品味学习过程,引导小学生探索达到数学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1-0089-04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以培养小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和利用能力的学科,而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但是它是抽象的,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可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实现数字化教学,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大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小学生作为被动的听者,大部分是“左耳进,右耳出”,有些错误是一犯再犯,致使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小学生学习“不走心”,强调了多次的问题就是改不过来。教师和家长的不理解与小学生学习状态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长久下去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淡薄,有些干脆放弃。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小学生,也在于教学方法不当。小学生生性活泼,思维跳跃性比较强,注意力集中度比较弱,而“灌输式”的教学并不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所以,要改变小学数学如此尴尬的教学现状,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实施数字化教学,激发小学生的潜能,让小学生能全程参与数学课堂。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点,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以熟悉的内容为载体,以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教学效果。如在信息技术课“计算器”的教学中可融合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内容,开展数学计算竞赛,以小组为团体,选出团体总分最高的小组,使学生在掌握使用电脑计算器的过程中,巩固四则运算的方法,一举多得。

(一)数字化融合教学有助于变“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数学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事实,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增强小学生的直观感受,尤其是在对一些公式进行记忆时,死记硬背不如理解性记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很好地展现推导过程,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推导过程的探讨,对他们而言,这也是数学思维建立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时,圆随处可见,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举出一些圆形的事物。盘子是圆的、车轮是圆的、太阳也是圆的等,但是这些圆有多大呢?通过问题的引入,引发小学生思考。小学生解答不出来,那就一同来看看,到底该怎么计算圆的面积。此时,数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圆形,将圆进行切割,切割成4个小扇形,然后将扇形组装,此时让小学生观察组装后的图形像什么,可能小学生看不出来。没关系,对圆再切割,把它切成8个小扇形,再组装,看像什么,有点像平行四边形了,进一步切割,当切割到36个小扇形时,就几乎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无异了。然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亲自实践切割圆的过程,将数学课上未掌握透彻的推导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图像旋转和翻转以及PPT动画教学中的动作设置亲自操作一次加以巩固。用信息技术展示的切割、平移过程,把原本的想象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图像,为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直观的图形,最终把圆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得出圆面积为S=πr2。为了加深小学生对这个过程的记忆,同时应用动画视频展示动态的、连续的变化过程,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数字化融合教学有利于课堂导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导入就是课堂教学的“春”与“晨”。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小学生积极思考,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平均数时,数学教师可以将收集的学生图片展示在PPT中,学生一看自己的照片出现在PPT中,顿时来了兴趣,想看看教师要做什么。接着数学教师把照片中的男生和女生分开,男生有33人,女生有20人,现在要看看是女生一分钟跳绳跳得多,还是男生跳得多。数学教师将以往收集的学生活动视频再展示出来,某位女生一分钟跳了80个,某位男生一分钟跳了65个,所以班上女生跳绳数比男生多,对不对呢?有些小男生立刻反驳,说自己一分钟能跳90个,比女生跳得多,大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此时,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数学教师可以借此引入新课,那到底该如何衡量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师生一起来学习平均数。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将课堂导入具体化、形象化,联系生活场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然后,在信息技术课“统计”教学引入上也创设情境,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比赛谁最快算出原数学课上“男生和女生跳绳哪个多”的结果,信息技术老师通过运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工具,2秒钟左右就算出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乐学课堂。

(三)数字化融合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

受课堂时长的限制,有些知识点的巩固并不能当堂完成,或是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当堂弄懂所有的知识点。所以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相当重要的,以往的课前预习都是教师布置,学生自己完成,但到底完成得怎么样或是有没有完成,教师完全不知道。在课前预习这一块,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方法,通过QQ群将预习任务事先发给小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QQ远程通信知识,将预习结果上传到QQ群指定文件夹或者指定邮箱,当天回收预习习题,检测小学生的预习效果,为课堂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预习结果会以统计数字的形式展现给数学教师,让教师知道普遍性问题在哪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课后复习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分层次地布置巩固练习。对于两位数进位加法掌握较好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应用题,对于掌握不好的小学生,教师则需要多布置单纯的计算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小学数学的线上和线下同步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学生通过完成网络作业,同时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数学知识,1+1>2,一举多得。

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角度的成长课堂

教学是双方共同的活动,同样课堂也不是一个人的课堂。但是以往的数学课堂,往往就是教师一言堂,很多时候教师疲于题海战术,而忽略了小学生能力的探究和思维的构建,导致教学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强调小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课程,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六年级第三册第6课“动画轻松添”中,可以融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屏幕上画出一个梯形,然后将这个梯形复制,通过不停地转换梯形的角度,最终将复制梯形与原梯形摆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是底乘高的一半,而这个底从图片上就直接可以看出来是原梯形上底加下底的长度和,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就应该进一步准确地描述为上底加下底长度和的一半乘高。随后,信息教师可以将此方法做延伸教学,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中,可以改变原有课本中静态的图片,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视频,将“静态”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过程,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同样可以将这种方法布置为课后练习,让小学生自己尝试利用“动画轻松添”的思路推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甚至是立体图形圆柱体的面积公式。在这些课后尝试中,小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动画轻松添”的方法,而且还能对图形进行拆、分和展平的操作。小学生信息技能得到不断锻炼的同时,对数学图形的理解也得到了提升,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图形翻转变化的理解,构建空间想象能力,实现相关图形之间的转化,豐富思维,学会用已知来推导未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种基于教师和学生视角的数字化教学方式,能将新的教学内容构建入旧的知识体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所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融合,建立不同学科传授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小学生品味学习过程

以往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往往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告诉小学生怎么做,小学生就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缺乏发问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传统课堂大多是口头和笔头的教学,没有建立起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小学生自然缺乏质疑的能力。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小学生随时回忆起以往的学习过程,增加经验的累积。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第二册第3课“内容巧总结——形状工具和智能图形的使用”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会小学生画圆形、椭圆形和锥形后,为了突出这些图形的趣味性,可以引入一个数学题目:西瓜一个15元,菠萝一个10元,要买3个西瓜和3个菠萝,一共需要多少钱?要求小学生先在屏幕上画出西瓜和菠萝,并为西瓜和菠萝涂上相应的颜色,有些小学生把3个西瓜和3个菠萝等距离分布,有些小学生将3个西瓜画得相对近一些,3个菠萝为一个整体,与3个西瓜有一定的间距,还有些学生把一个西瓜和一个菠萝归为一组,画了3组。随后信息技术教师要求小学生把解题的方法列在图画下面,其实这3种不同的画法就体现了小学生3种不同的解题思维,第一组小学生的解题思想就是一个个相加,他们列出了算式15+15+15+10+10+10=75(元),第二组小学生列出的先算买3个西瓜要用15×3=45(元),再算买3个菠萝要10×3=30(元),共需要75元,第3组小学生列出了(15+10)×3=75(元)。当这些算法都列在屏幕上后,信息技术教师问小学生哪种算法最简便,第三种算法最简便。第三种算法和哪种算法比较接近呢,体现了什么规律呢,引发小学生对第一种算法和第三种算法的比较,引导他们发现“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很多小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分配,通过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小学生将数学题目直接转化成生活场景,一个一个计算不仅加的物品很多,而且容易加错,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小学生学会了归类处理的思想,把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或是提炼出有重复性的元素,将其归为一类,简化计算过程,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字化教学对数学思维建立的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课堂,将头脑中的图片投射到屏幕上,小学生在思考中不仅用到了目前学习的乘法,而且还回顾了以前学习的加法,比较了加法和乘法的区别与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

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用一句话来描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虽然它是正确的,但是要让小学生能够理解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由信息技术课程第四册第5课“果园农家乐——‘直线工具’”,小学生可以画出任意的三角形,有助于对这句话的理解。信息技术教师要求小学生将标尺调出来,画出长度分别为3cm、4cm和5cm的线段,看这三条线段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计算将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相加,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分别画出长度为4cm、4cm和4cm的线段,通过线段的旋转,观察能否拼成三角形,是不是特殊的三角形呢?继续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相加,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分别画出长度为2cm、1cm和1cm的线段,看看这三条边能否拼出一个三角形,如果可以拼出,它会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如果拼不出,原因是什么?对于第三组线段,无论小学生怎么拼,都无法拼成一个三角形,原因是什么呢?当他们看到屏幕上画出的前两个三角形,包括在前两个三角形中获得的规律,就恍然大悟了。三角形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是大于第三边的。但是长度为2cm、1cm和1cm的线段,其中1cm和1cm的线段相加之和是2cm,没能超过2cm,所以无法构成三角形。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回味了以前学习数学的过程,把之前印象不深刻或是理解不够彻底的知识点又用图形的方式重新梳理了一遍,同时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探索

数学课堂是思维形成的课堂,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逐渐促进思维的完善。要提高互动交流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体验。比如在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时,以往数学教师都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小数,让小学生比较数的大小,这种直白的比较方法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授小数点的用法时,一个小小的点能有多大的用处,小学生毫不在意,体会不到小数点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探索,形成系统的认识。当信息技术学习到四年级第一册第10课“开心游乐场——图形的旋转与翻转”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教会小学生制作卡片图形,并让学生熟练卡片图形的翻转。随后信息技术教师挑选出一名小学生,让他在卡片上随意写出一些数字,比如0、1、2、8等,然后将卡片翻转,扣在屏幕上,接着跟小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小学生依次点三个数,把它们组成不同的数,第一个小学生点出了0、2、8三个数,大家将它们组成了20、80、28、82这几个数,信息技术教师询问,还有没有其他可以组合出来的数字呢,很多小学生竟然回答没有了,信息技术老师随手在屏幕上打出一个点“.”,让小学生体会其意思,小学生交头接耳,最后确定它是小数点,接下来就出现了0、2、8三个数组成的很多小数。游戏继续,对小学生说出的小数0.18和 2.10,让小学生比较大小,谁大谁小,有小学生说 2.10 大,有小学生说不对,应该是0.18大,看来后一个小学生并没有明白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首先看小数点前面的数字,如果小数点前的数字一样,再依次比较后面的数字。第二次,小学生又组合出了0.12和0.28,让上一次比错了的小学生做出大小的抉择,这次他做对了。第三次,小学生给出了0.12和0.18,继续比较。在三次比较中,引导小学生思考比较大小应该先比较哪一位数字,如果这一位数字相同,再如何比较。小学生在不停的争论中,用写了数字的卡片进行翻转和反复的训练,最终得到了小数大小比较的规律。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再请小学生把这四个数组合成3个不同的小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进而验证刚才得出的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将一些教学过程进行重组和修改,给予小学生尝试的空间,形成自我探索意识。

三、 结语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展开数字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互动,有助于小学数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可帮助小学生消化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欧阳巍.基于数字化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

[2]叶青青.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研究[J].新课程,2021(28).

作者简介:沈志锋(1978~),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市白云区新楼小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65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