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体验角色 焕发活力

体验角色 焕发活力

摘 要:很多教师困惑于课堂的死气沉沉: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却无动于衷。“小手如林,小脸通红”成了理想的境界。究其原因,学生置身于文本之外,游离于课堂之外,处于事不关己的状态,很难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角色中去,以主人公的身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领悟、体验情感。这样的角色体验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素养,真正激活了课堂。

关键词:体验角色;焕发活力;激活课堂

一、 体验角色,促使倾听

叶圣陶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来训练”,其中“听”名列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听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评话语的能力。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沉默是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学生,课堂上要积极举手发言,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听出说话者的要点、重点、弦外之音。而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难以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发言。为此,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置换角色,以主人公的身份来培养听的兴趣,提高听的能力。例如教学《螳螂捕蝉》中少年劝诫吴王的片段,我设置一下的教学环节:“现在你们都是吴王,老师来做少年好不好?”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好!”我说:“大王,您好!”学生乐呵呵地说:“你好!”“我给您讲个故事,听完后,您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学生瞪大眼睛,认真倾听着。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螳螂捕蝉》的故事,然后我问一位学生:“大王,您听后看到什么画面了?”他说:“听了你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蝉、螳螂、黄雀得意洋洋、张牙舞爪的样子。”我再问另一位:“大王您听了后,仿佛看到什么了?”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被捉后满脸后悔沮丧的神情。”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满意,说明他们听得很认真,我接着问:“这位大王,您听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想到了,如果我去攻打楚国,就像蝉、螳螂、黄雀犯的错误一样,不顾身后隐患,其他国就会乘虚而入。”我竖起大拇指说:“大王英明!”学生乐呵呵地笑了。就这样,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听的主观能动性,有目标地听,有成效地听,落实了听的能力训练。

二、 体验角色,促使乐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我们要把说话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千方百计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鼓励学生敢说,指导学生会说,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生说话的基本功。学生言语的表达,是从他们感知的具体情景中产生的,是以他们对客观世界认识为基础的。因此,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指导他们进行角色体验,才能使学生的说话成为心灵自由释放的活动。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了让学生感受扫路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我设置了采访的环节:“现在你们都是扫路人,我来采访你们。”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我随手拉起一位学生:“老人家您好啊!”学生笑眯眯地说:“你好。”我说:“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这位学生马上大声地說:“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我故意说:“嗯,我听您语气有点沉重,估计还是累啊!”他马上改成轻轻松松的语气,自在悠闲地说了。我接着采访:“老人家,我听

您说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也就是说这一天您都在这山上打扫,怎么不累,不枯燥呢?”学生以老人的口吻说:“我喜欢这儿的山山水水呀,看着这好风景根本不觉得累了。”我继续发展他的思维:“那么当您傍晚扫下山时,浑身腰酸腿疼,回头再看看您打扫过的台阶,您心里有什么感受?”他沉思了一会说:“我回头看看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台阶,觉得天游峰因为我的劳动变得更美了,我有种成就感,觉得我的人生价值实现了,疲劳感一扫而光。”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不由得为他鼓掌!我感觉一直以来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来只有让他体验角色走进文本,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才会产生如此精彩的个性化的语言。

三、 体验角色,促使美读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方法。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为了达成“有感情朗读”,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把××感情读出来”。这种要求显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师将自身的感受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当然地装腔作势,甚至拿腔拿调。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置身文本的情境中,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带着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去读出真情实感。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学生找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概括出天游峰的特点是高、险。我紧接着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就是导游,带你们这些游客去天游峰玩一玩。”说着,出示天游峰高耸入云的图片,学生:“哇!”的一声,显然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已经让他们望而生畏了。我说:“游客们,欢迎来到天游峰,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山脚下了,谁能一鼓作气,爬上顶峰的举手?”学生们面面相觑,没人举手,我拉住一个学生问:“这位游客,您怎么面露难色?”学生站起来用文中的话来朗读,这次他带着游客的感受,读出惊叹、吃力、畏难的感受。我认为这样的有感情地朗读胜于教师精讲细讲。

四、 体验角色,促使善写

语文教学一贯注重写作,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听说读都是为写服务的。而作文课上出现的学生搜肠刮肚的写,老师煞费苦心的改,而再写时还是空话连篇,抄书抄报,敷衍塞责的现象,无形中在不少学生心灵上投下了阴影,甚至演化为其从事创作的心理障碍。其实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一定是来源于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时更要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人物当时真实的心理。例如苏教版第十二册习作二,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不在场的时候》,显然这是一篇场面描写的文章,这篇作文,我大胆地抛弃了以往繁琐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不在场时候的自由自在、欢畅淋漓的感受。于是我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去开会,你们上自习课,一定要遵守纪律,班长管好班级。”说完,就匆匆地走了。在办公室里,我自然能想象学生大闹天宫、吵得翻天覆地的场景,但我根本不予阻止,因为我要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发现,自我体验。接近下课时,我走进教室,不出所料,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令学生费解的是我怎么不像往常一样厉声批评他们呢?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几个字:《老师不在场的时候》,然后微笑着说:“这就是今天作文的题目。”学生恍然大悟,个个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接下来的第二节课,学生带着刚才的体验,回顾难忘的场面,胸有成竹,文思泉涌,觉得有很多内容可写。果然没让我失望,这次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生动细致,让我对他们的写作水平刮目相看。实践证明,学生带着切身的体验,真实的感受去写文章,才会如鱼得水、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角色体验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在欢乐愉悦的活动中,进入角色,以身“体”之,用心“验”之,由“体”生“验”,获得情绪感染,情感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作者简介:陆俊芳,江苏省丹阳市,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8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