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性教育的探讨

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性教育的探讨

摘 要:当今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教育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承担起提升人,发展人,解放人的崇高历史使命。作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次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性教育;探讨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核心是传道授业解惑,后来是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到是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创新思维的习惯。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人类认识规律的循序渐进。

一、 让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在语文常规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并提高学生的人文性素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飞跃发展,甚至过度膨胀,他们追求个人至上、个性张扬,渴望表现自己,获得别人肯定,但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尤其在当今物欲膨胀,人性贬值的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常常会迷失自我。这就需要有正面的积极的强大的人文精神食粮来对他们的思想、情感、精神进行补给。让他们在高尚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下,启迪思想,陶冶情感,铸炼精神,最终形成健康人格品质。

而在我们浩瀚的语文世界里,能开启学生心智的有许许多多圣贤哲人的人格写照,更有为人处世的警世言论。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沉淀着浓厚人文气息的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论语》能让学生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能让学生明白“舍生取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庄子》里的成语典故“望洋兴叹”“运斤成风”等更是寓意深远,教学生以对生命的思考及冷峻的谈吐;除此以外,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犹如丰厚肥沃的土壤,滋养学生的精神根基,丰富了其心灵世界。

从这一点上看来,在语文的常规活动中,我们应利用语文科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多推荐学生阅读古代圣贤诗文传记,并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课前三分钟诗文学习,名人故事会等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使学生学会分辨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通过学习优秀人文的优秀品质,形成辨是非,明大义,识大理的良好人格品质。

二、 在优秀的阅读教学中,形成学生智慧、灵动的情感、心灵世界

如果说,对古今圣贤哲人的诗文的诵读是文学素养的积累,那么,在阅读教学这一大的板块当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感悟,便能领受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对生命、对情感的种种体验,进而指导人生。

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思想性极高的古今名篇,历代佳作,有的文笔犀利,有的思想深邃,有的温情质朴……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领悟作品中的艺术情感,生命状态,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审美体验中,作为内心的一种文学素养基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关键。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所接触的文学作品,我们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是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选读不至于茫然无措,选错阅读的方向、对象,而导致思想上受到不良的影响;其次,对于教学的文学作品,应帮助学生分类,如,可以分为诗歌类文体的教学,明确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诠释”。我们上有《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仕途得失之意等,自然、直率、质朴,下有现当代诗歌民谣如《长城谣》《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赤子真情,这些无一不深切的叩击学生的心弦。还可以分为散文类文体的教学,小说类文体的教学等,散文我们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对亲情,大自然景物的如诗如画的描写,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都可以让学生在质朴、曼妙的语言中感受灵与肉的碰撞之美;小说我们可以在《孔乙己》《范进中举》等作品中,启发学生对现实人生,冷漠人情的冷静思考。

因此,只有当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情感世界,才能让他们克服人性的弱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 在作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俗话说:文如其人。古语亦云:心生而里,言力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作文与做人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作文有精熟的技巧还远远不够,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大部分的学生一遇上作文,便头脑一片空白,不仅是其写作题材过于匮乏,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使其精神過于贫瘠,找不到写作的精神力量,说到底也是由于现代的学生胸襟不够开阔,自我中心过于严重,不关心人,不关心自然,没有了关爱,没有了情趣,哪能写出文质优美的文章?

古往今来,有许多圣贤发愤著述的事例,他们大抵经历过坎坷波折,“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只有借助笔墨的力量,“代草木立言,为河流请命”。这种种均源于关爱,而唯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开阔胸襟才能学会关爱。

因此,在作文教学方面,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近生活,尽量使作文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拓展学生的写作领域。比如:以“我们的家园”为题的作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上,向他们展示当今自然、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温室效应”“沙尘暴”“雾霾”等新闻报道……只有当学生真切的参与生活,感知生活,才能激起他们内在的激情与活力,道出真真的生活感悟,才能使他们学会作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最后,做好作文的讲评也很重要。学生应其年龄因素,在思想认识水平上还不高,常会在作文中流露出其思想的弊端,如学生中有假期打工的生活体验,但其体验中却体现出对打工既能赚钱又不受约束的向往,却无法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及打工中那令人心酸的艰辛体验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其正确的指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极其重要也尤为迫切,弘扬人文精神,不仅使学生学会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进而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更能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J].刊于《语圃新萃》,第3辑.

[2]摘自《鲁迅文集》卷二,第137页.

作者简介:陈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9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