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德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非凡。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任何学科都不再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其实用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运用生动的案例,不仅要促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更要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真理作用。基于此,文章将立足初中教学视角,分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并探讨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7-0127-0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注重素质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中心环节,也是提升全民素质树立法治思维的重要保障。而在过去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课堂中难以掌握主动权,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与学生的成长规律大相径庭。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难以有效提高。古人曾言:“生活是教育,教育亦是生活。”对于初中生而言,必须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不断促进课程的生活化,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以往的教学环境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因素。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其往往对自身角色没有清楚的定位。毋庸置疑,教师在一堂课中是具有主导地位的,这也意味着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保证课堂效率。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反而是盯梢式的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在场或者不在场,换句话说,教师在场时学生往往噤若寒蝉,相反便会出现学生交头接耳的状况。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任何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从心理学研究来看,人们也往往更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部分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熟悉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学生严重的枯燥性,往往简单将其归类为可以背诵的学科,长此以往,在被动式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抵触心理越来越严重。此外,从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来看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讲课时过于理论化,使得学生在接受课程时感觉云里雾里,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渐消磨。第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反映道德与法治教师是念书式教学,单纯的课本内容对学生的积极性而言无非是一种打击。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与学生无益。

二、 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任何课程都是为了实际生活而服务的,换句话说,脱离现实空讲理论已经与时代发展相违背。因此,注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念下的产物,对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其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方面也是多种多样的,值得每一个学生深度学习,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与教材和现实生活结合更加紧密的相关案例,用以案说法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七年级《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优化教学导入的方式,开展本节课堂的教学。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向学生举例子,将当前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课堂导入,一方面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案例会运用到法律,法律作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能够惩恶扬善,可以规范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教师通过讲解该案例,然后引出今天的法律课程,让学生明白树立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加强对实际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通过法治与道德相关教学内容,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和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关于道德与法制相关的案例。一些案例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向学生讲解,可能学得不够透彻,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德育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培养,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

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这一课时,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也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开展学习。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能够了解服务社会的概念以及服务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可以去敬老院、养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带领学生前往大街小巷,开展卫生清洁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服务社会的价值。通过相关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爱的意识、服务的意识以及奉献的意识,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服务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拓展學生的个人认知

初中生的心智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方面往往不具备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将内容丰富的课程通过趣味十足的教学方式得以展现。课程除了注重形式多样,还要注重学的一定要深入,帮助学生能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精髓。例如,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讲解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即针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纯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相关教学视频教程图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能够产生全方位立体的教学体验,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案例,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例如,在初中《法不可违》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社会中的相关案例,或者可以播放一些《今日说法》等真实的新闻事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法治案例,能够知道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违法和犯法的事情,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杜绝违法犯罪,要不断强化自己对法律和道德的重视,明白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为我国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一)借助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补充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生活化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要多利用网络去搜集一些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去深度解答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掌握,也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低估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在应试教育的教育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现象成为我国中学生教育的一大纰漏,学生政治素养和法治观念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转变固有思维,不断用生活化的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程时,教师必须明确该课程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了解到生命之重,不仅要做到尊重自己的生命权利,更要尊重别人。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自杀案件层出不穷,开展生命的话题和讨论显然十分重要。从自杀案件的原因来看,均是对生命的轻视,认为生命是可以随时放弃的物件,因此,教师必须要借由该项课程开展主题教育,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是很美好的。与此同时,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是可以延续的,并非生命的终结就代表着一切的结束。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先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生命可以永恒吗?”的讨论,然后让学生做简单的自主思考,随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要着重给学生讲述生命有接续。可以列举古人让学生理解生命有接续是要担当传承使命的。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想要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展现真实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授课,并且可以让学生联想其生活,还可以让学生对其生活的行为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分析自己的行为,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情境对中小学生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正是其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此时极易受到教学情境的影响,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在正确的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而言,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该课程的内容是很庞大的,在理解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生活化教学实际上是对知识的简化,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轻松快乐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走近老师》这一课程的时候,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即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不尽相同的,要学会尊重老师,感念师恩。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感念师恩》的微视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教师的作用是什么?现在教师的使命是什么?随后,教师不仅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也可以鼓励其写一写对每位任课教师的印象。学生在写作中会联想每位教师在生活中、课堂上的性格特点等,从而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还锻炼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活动以及游戏才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进行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个有趣的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获取活动中所表达的知识,从而提升综合素养。如今,我国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环境下的成长是我国新课改下的重要方向,在教学手段方面,更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不仅更加贴切实际也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时,首先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世间情感的表达,从而养成昂扬向上的生活朝气。同时,教师要明确区分情绪和情感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正确的表达情感和宣泄情绪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合理表达自身情感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帮助。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与父母生活的情境,请学生分享当时的内心状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活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写一封800字的信,可以是给家长的,也可以是给同伴、教师的。但是,在写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自身感情的表达。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塑造高效课堂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对于各个领域而言,只有紧随时代脚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教育亦是如此,只有重视创新的正面效应,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对教学质量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创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借助更加时代化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必须紧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则,真正将生活带到课堂之中。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绝不是故步自封的过程,生活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时政,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讲好社会故事,在課堂之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并讲述身边的话题,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时代热点,给予学生观察生活实际的空间。

例如,在教授《理解权利义务》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自己所要履行的义务进行收集。学生利用网络或者书籍等相关资料进行课前收集。让学生对权利和义务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印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将学生小组中能够想到的权利以及义务进行罗列,并分别举例子说明。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随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如影楼将学生写真未经允许就进行展出,是侵害了学生的哪一项权利?学生通过积极讨论,认真思考,得出侵犯的是学生的肖像权这一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各种权利义务加深了理解,也有利于课堂内容的顺利开展。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初中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而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教师往往忽略了自身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育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教育背景中,学生往往养成了被动学习的常态和习惯。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而是結合生活实际展开的宝库,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将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原则。因此,文章着眼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探讨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郑志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5):59.

[2]刘晨.试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53-154.

[3]王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智力,2021(29):115-117.

[4]吴有庆.立足生活走心课堂道德生长: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8):191-192.

[5]彭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9):83-84.

[6]李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家长,2021(27):54-55.

[7]许兵.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智力,2021(21):129-130.

[8]郝坤友.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18):41-42.

[9]陈文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1):135-136.

[10]汤爱莲.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48):151-152.

作者简介:高静(1991~),女,汉族,宁夏银川人,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回民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89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