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也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指导观。历史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将教学由知识层面跨入思维、心智层面,引导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利于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塑造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在我国历史教育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贯彻和落实唯物史观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

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指导观;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1-0143-04

一、 引言

历史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我国在初中阶段正式设置了历史课程,它成为学校人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初中历史上承小学的《社会》课程,培养学生树立起历史观、道德观等基本意识,起到了丰富学生学识、引领学生价值的作用;其次,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从而为高中历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作好了铺垫。基于其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立意标准,初中历史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主要以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历史为主,这些知识本质上是通过描述具体社会事件反映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唯物史观作为历史教育的指导观,阐明了学习教材历史内容时应运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它既是一种认识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所以唯物史观本身较复杂,如果学生仅从理论上学习还远远达不到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审视历史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教学由知识层面深入到思维层面,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唯物史观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与中国历史结合后,形成了科学的、严谨的历史观,从而被确立为历史研究的指导史观,并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双基”教育目标阶段

历史上,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双基”标准作为培养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阶段,国内学者对唯物史观的研究时间还不长,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唯物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的结合并不完善,教学中往往出现不会应用或简单套用理论的现象,比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时候,教师一般采用模式化的方式,直接套用唯物史观“五种社会形态”的公式对历史内容进行解释,使得教学极为僵化。除此之外,受理论水平不高的影响,部分教师还将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中的论调错误的理解为唯物史观,这也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双基”教育目标阶段,唯物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水平还较低,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也难以用唯物史观的眼光去审视历史。

(二)“三维”教育目标阶段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它在推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双基”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已逐渐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鉴于此,2001年,我国第八次新课改正式启动,它将传统的“双基”培养目标扩展为“三维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该时期,中学历史教育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教材内容方面来看,由过去的只重视政治制度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并重。同时,我国学者在唯物史观、历史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将现代史观、世界史观中的一些内容充斥到唯物史观中,由此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历史唯物史观教学理论和方法,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新时期教育阶段

随着本轮课改的深入,2016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正式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方针,构建起学科教育的目标体系,并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该背景下,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也以此为依据构建出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方法。历史学科亦不例外,它将学生应具备的历史素养划分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实证、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唯物史观在五大素养中居于首要位置,在历史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原理去研究、探索历史,能够让他们看清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和发现史事真相。综上,唯物史观起到了主导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唯物史观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将历史知识更好地吸收、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思想。

三、 初中历史教学贯彻和落实唯物史观存在的不足

从初中历史的教育现状来看,唯物史观在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一直是其薄弱环节,部分教师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尚不深入,又过于注重描述历史素材的情节、内容,从而导致历史教学停留在知识、内容层面,难以促进学生理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唯物史观。

(一)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有待提高

唯物史观是引导人们用它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去研究历史的一種科学理论,也是人们对历史的总的观点和看法。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会导致某种社会现象产生,由此促成了某历史事件发生,并限制和决定了该历史事件的发展及最终走向。由以上内容可知,唯物史观涉及的内容丰富、思维跨度大,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虽已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唯物史观开展教学,但一是对理论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使得唯物史观教学浮于形式、晦涩难懂;二是对国内外唯物史观的理论新成果缺乏关注,部分教师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自己求学时期的水平,造成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教育发展脱钩;三是教育理念上出现偏差,认为唯物史论本身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历史过程、现象、结果的描述,而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唯物史论的原理和方法,使得学生的相关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二)难以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历史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育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融入了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等多元史观,这极大的拓宽了历史教学的视野,教师也能够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探讨历史问题。但是,在追求创新与多元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历史观混乱的现象。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文化运动》一课,“新文化运动中”涉及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现代文取代了文言文”。学习后部分学生产生质疑:“既然现代文简单易懂,那现在还有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提出三道思考题:“第一,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怎样看待由文言文过渡到现代文;第二,从现代学习的角度怎样看待文言文;第三,从文化的角度看,文言文能不能彻底取消。”上述思考题教师虽本着全面看问题的理念,却没有站在历史的立场,解释清楚“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发挥了“破旧立新”的重要作用,侧重上出现的偏差极易导致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解放思想的意义认识不清。初中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并不多,还不能系统的看待历史问题,若在教学中一味的求新求全,则容易造成学生历史思维的混乱,对其唯物史观的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三)唯物史观的教学略显单一

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唯物史观理论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而涉及具体教学方法的成果还不足,教师通常采用介绍基本观点和原理、揭示现象、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固定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单一。比如以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建》一课为例,学生在学习后能够了解科举、察举等选拔制度的异同,也能结合唯物史观分析其中的利弊,但仅从理论认识的角度,学生难以感受各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更难以感悟到古代选拔制度是古人智慧思想的体现,从而导致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无从发挥。目前在校的初中生出生在一个物质丰富、相对和平的环境,学生的基本素质较高,在初中阶段已具有较强的理解、接受能力,而同时又对传统、单调的说教式教学十分抵触。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学科的人文特点,并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方法,丰富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学由知识、技能层面跨入情感层面,由此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难以准确评价唯物史观的教学效果

在基础阶段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评价方法较为固定,往往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考核、评判标准,学校、教师再将其落实。但历史课程既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更肩负着引领学生价值观的重任,所以上述评价方式对初中历史而言,并不科学。尤其是对历史课程中的唯物史观教学,其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唯物史观的实际教学效果评价尚处于空白。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唯物史观后,虽然能够在各种测试中正确默写或公式化套用,但却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静态的,它将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技能、方法,去考核学生的掌握、应用情况。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内容,它拥有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结合,所以唯物史观是一种方法论而并非方法,不仅对学生有熟练应用的要求,更有“系统性”掌握的要求,而上述静态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评价唯物史观的教学效果。

四、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绝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对唯物史观并不陌生,但在教学中不能固步自封,应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对理论的理解和领悟,才能确保具备较高的唯物史观教学水平。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分散于马克思各种著作之中,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当前我国的唯物史观理论大部分由原著观点与我国发展经验结合而来,虽然它促进了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但受时代约束、个人理解水平的影响,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旦在教学中遇到疑惑时,教师应在原有理论印象的基础上,查阅原著,正确释义。除此之外,还应将唯物史观的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先进理念相结合,难点在于现阶段尚缺乏成熟的结合方法,教师应关注、学习国内外唯物史观、教育理念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教学中借鉴、创新和摸索,探寻出有效的教学实施路径,从而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唯物史观教育形成合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

(二)正确把握,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科學评判

唯物史观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有着科学的标准,即考察其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以在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具体历史问题时,应从历史的时代特征、社会环境等立场出发,切忌用当代的发展水平去衡量和评判前人。因此,在历史教学时,涉及具体历史问题时,教师应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对历史问题作出科学评判。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新文化运动”出现废除文言文的现象,从形式上看,这种变化实质是对传统阅读和写作程序的优化,现代文的书写形式虽然不同于文言文,但其中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以此为依据,深究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文言文如传统的八股文,它对文章题目、书写格式、文字内容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实质上是从文学层面反映封建主义对劳苦大众的严格限制。所以由文言文过渡到现代文,它实质是思想进步在文学进步中的具现,而并非对文言文中的所有内容一言以蔽之,也不是要全面废除传统文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改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三)改革创新,丰富唯物史观教学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作出科学衡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他们增长学识、提高技能、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发展并不完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价值观念倾向,在该时期,教师把历史教学深入到思维、情感、心智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教师应对现有教学作出改革和创新,从形式和内容上丰富教学,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如在讲授九年级“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课时,就可先创设话题:“假如你现在是一个大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性格都非常开朗、活泼,普遍向往未来的美好大学生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步入”大学学习的情境,极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这些课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将其与课本对内容进行对比,学生自然能够理解中世纪大学作为城市和教育中心,它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实践探索,完善唯物史观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初中历史课堂落实唯物史观教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唯物史观的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唯物史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教学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熏陶、感染的价值引领功能,但基于其理论的复杂性,当前的静态考核并不适合评价唯物史观教学,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唯物史观在教学中实际达到的程度,比如,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用到了哪些基本观点,运用了什么基本原理,达成了什么培养目标,能否量化等,从而使得评价有标准可依。其次,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检测性、考试性的评价具有阶段性,往往达不到全面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唯物史观教学就是要实现科学历史观的全覆盖,所以应注重检验教学过程,才能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最后,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针对唯物史观理论系统性强的特点,可采用多元考核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如教师阶段性的和学生一对一讨论历史问题,了解他们对唯物史观的掌握程度,又如邀请相关教育专家,从更高的维度评判教学等。

五、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唯物史观发挥着引领教学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科能力、树立科学历史观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唯物史观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应关注、学习各种最新成果,在教学中借鉴、创新和摸索,探寻出有效的唯物史观教学实施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历史观在教学中的全覆盖,由此全面改善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俊昀.唯物史观在初中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1(28):110-111.

[2]王洪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培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1):70-72.

[3]张晓明.立足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J].文理导航,2020(1):72.

[4]赵晓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素养的培育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48.

[5]李传金.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之唯物史观教学浅析[J].知识文库,2019(17):143.

作者简介:徐莉红(1969~),女,汉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03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