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

马振南

摘 要: 在新课程时代,音乐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课程并逐渐在学校教学中受到重视,其中合唱就是学校音乐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它不但能够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乐感,提高学生的文艺情操,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技术核心素养,训练学习者的艺术审美才能,启发学习者的创造才能,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因此,合唱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了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不过由于目前合唱教育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文章主要根据教育发展核心素养问题,从相关概念出发,并对当前中小学合唱教育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最后也对当前中小学合唱教学策略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期待能给社会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關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合唱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10-0151-04

一、 引言

核心素质与团体协作意识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尤其在学校当下积极开展班级合唱团活动的大背景下,在音乐课堂中的合唱团教育更是刻不容缓,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注重发展并完善学校合唱团教育,让学生体会各声部歌曲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并尽快形成与别人协作表演的丰富经验,以培育学生群体意志和沟通、合作能力,让学生从歌曲表演中体验到美的乐趣,并获得情操陶冶。目前在学校音乐课程设置中音乐课堂的合唱团歌曲课程由低年级至高年级比重已愈来愈大,而合唱团课程在学校音乐课堂中尤其高年级课堂上更是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声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声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活动往往很难顺利进行,以致疏忽了合唱教学活动,甚至省略了合唱团部门而只演出了主旋律声部,产生这些状况的具体因素有许多,例如:各个小班学生之间的歌唱水平差异,音准较好的儿童往往仅占据小班部门,中小学生对合唱团活动不感兴趣,中小学生对音乐气质等的基础训练也不感兴趣等,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探讨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更有效合唱团教育的路径。

二、 核心素养与合唱的概念

核心素质指的是在新课程时代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巧,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具备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与必备才能,相对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则更注重于培养学习者的个人修养与家国精神情感,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实践,并且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创新精神。国家教育提倡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目的就是让音乐学习者在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的培养其创新才能,并建立自身特有的精神情感心态,以便于在将来能够更顺畅地融于社会生活,并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素质,即学生要学习掌握最基础的乐理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培养并提高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表达与创作才能,并建立对音乐作品内容的多维理解。声乐课程中演唱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教学内容,而合唱课程是唱歌教育的一个较高级上的形式。采用合唱课程,不但可以更好地加强学习者对声乐基本知识与技巧的掌握,还有助于学习者更高层面上的技巧掌握,如多声部聆听歌曲视唱等。因为合唱团教育要求人们的发音方式一定要一致,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也要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样就可以训练学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另外,通过进行合唱教育,还可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音乐文化,进而开拓学员的声乐眼界,丰富学员的声乐与人文科学理论知识。所以目前进行合唱教育,是学校训练学员声乐核心素质,以及开展学校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音乐教师和教学设施情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教育重视程度增加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应用到的基础设备已经十分齐全,无论钢琴、鼓等乐器都已经配置完成,这对音乐教学而言,将会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各个学校都在着手建立现代化的音乐教室,并不断添加各种电子设备,使音乐教室更加富有现代特点。可以说,当下学校音乐的教育条件已经相当完备,甚至是大型合唱教育也能够做到。目前我国小学声乐师资队伍正不断扩大和丰富,更多的青年愿意投入基础课程之中,这些年轻的老师大多毕业于各大音乐学院,具备较高的声乐素质以及技能水准,而且思想比较活跃,不管教学内容或者课堂形式都能够进行革新。而学校原有的音乐“老”教师,都有着丰富的音乐课堂教学经历,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标杆作用,因此总的来说,当前学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基本保持为良性循环。

(二)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科学性

立足于普通学校的声乐课程而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帮助中小学生建立全面的歌曲意识,并掌握最基本的歌唱方式以及声准控制等。但是由于此阶段中小学生对歌曲合唱的认识并不全面,从而使得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发挥着引路人的角色,并且从目前课堂教学条件来看,由于老师所起到的角色并不突出,使得音乐教育没有相应的科学性,从而使得声乐课程流于表层。就像在器乐节奏课程中,四分之二指的是四分音符的最后一个节拍,在当中每一个分节中都有二个轻拍,第一拍子为强拍,第二轻拍为弱拍。这些基本知识点应该算是乐器课程中比较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老师们在音乐课堂中,通常会忽略学生的理解效果,单纯用语句讲解之后就会进入到新知识内容,不过由于部分学习者声乐基础不好,导致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内容,这对以后的声乐教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立足于音乐整体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国内器乐教学应用上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在音乐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中,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因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一直存在,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音乐学习者也会被老师作为教育客体,在音乐教学中主要任务就是消化老师对其灌输的音乐知识,所以虽然整堂课中既有示范环节,也有学生交流环节,但方式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合唱教育视角出发,中小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本身就处在初期阶段,导致中小学生在合唱当中往往会暴露出不少问题,而且在起步阶段,学习者间的协调程度也不高,针对此,老师一般都会选择重复练习,又或者每两节课练习一次,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断减退,甚至会引起学习者的抵触心理。

(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认知能力有限

不管校内还是校外,合唱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同学会在合唱中滥竽充数,又或者部分同学会在合唱中因为想突出自身特点而有意增大声音,最后造成了合唱的总体效果不佳,以至于产生了不和谐的场面。当然在合唱团中,也会出现部分学员因为不自信等因素而有意减小声音或者直接不唱的情况,这就使得在合唱过程中声音忽高忽低,最后直接影响了合唱的总体成绩。而小学生相对来说因为受年龄和经验等的影响,总体团结合作观念淡漠,对合唱的和谐等总体认识力不足。所以,往往还会发生在独自训练时学员们都发挥得很好,但是组合出来整体效果却并不如人意的情况。

(五)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

内容不明确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合唱老师对歌曲选取方式的不確定,大多由于老师对学员的情况并不熟悉,甚至是盲目跟风挑选歌曲等,最后产生了选取的歌曲主题内容不恰当或对学员来说难易程度不恰当等现象。另一个是合唱老师对歌曲内容的不清楚,因为每一个合唱曲目都是有自身的内容的,所以合唱老师在选取歌曲时,一定要清楚每首作品的内容,清楚自己需要利用这首歌传授学生的音乐知识。目前在学校中开展合唱课程的声乐老师大部分并非从合唱学科毕业的,所以对合唱教学的方式也可能并非很熟悉,缺乏相应的合唱教师基本功。这些都使得合唱教育发展遭到了制约。

四、 核心素养下小学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在进行学校班级课堂合唱教育工作时,为了要保证学生最终的课堂效果与质量,有关老师首要任务就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材内容,建立一种合理的声乐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为具体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以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比如在进行《转圈圈》这节合唱乐曲的教学时,有关老师就可根据男生与女生情况,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之后再采用联合表演的方法来充分地调动其对学习曲目的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演唱时,能够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作品的情感,如用手拉着手、肩对着肩等人体表达语言。这既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合唱能力,也可以让其在合唱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歌曲创作的真实情感,增强他们的合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在合唱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教育点,便是要保证小学生对音准的了解。而在合唱音乐中的音准主要分为横向音响关系和竖向音响关系,即音乐韵律的正确性与音高的正确性。所以,为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音乐老师在制定教育方法时,就必须进行双向教学策略,即老师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侧向声准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加强竖向读唱培训,以便于在提高课堂效果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循序渐进,丰富合唱教学手段

一般来说,在低年级的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学校音乐老师通常都会采用齐唱或者独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练习,虽然这些合唱形式确实有着一定的教育效果,不过在训练小学生歌唱技巧上,却显得相当片面,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歌唱水准都能够取得提高。要想改变这个状况,就必须对齐唱方法做出一定的改革,逐渐演变成轮唱的教学形式。首先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轮读,从而使其对歌曲内涵和乐曲旋律等方面做出更全面的认识。接着再展开与教师合作,让学生根据音乐老师的介绍,来了解歌曲重音、节奏和音时值等,从而能够对歌曲主体以及音乐旋律和节奏等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要进行轮唱,在这一过程中,为突出轮唱教育的有效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用一些节奏明朗、韵律轻柔的歌曲来完成轮唱,如此就可以实现学生最终的教育目标。

(三)先低声部后高声部

目前,在新编学校的声乐演唱教材中,已设置了许多语言朴实、简单易懂、韵律明显的歌曲。在对这些歌曲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时,有关老师可针对他们的实际年龄段及其学习兴趣喜好,适当丰富合唱艺术教育手段,从而使他们的合唱艺术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况,进而使其的整体综合音乐教育学习能力和整体综合艺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在教学音乐《愉快的梦》时,老师可以首先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声特征训练,在导入部分也可以尝试单纯的和音训练,接着就先展开对低声部分的旋律教学,再不断加强刻画低声部分旋律,将其分成两个组,即高音组和低声组,而后让学员们加以混音,如此就可以有效确保各个中均有担任高音与低声的学员,可以获得理想的音乐合奏效果。在学校声乐及合唱课程中,为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关老师可利用音乐作为辅助教育工具,这样就能够提高他们对音准和音高的了解。当学生了解学具乐器的最基本的弹奏方式之后,我们也可以将其合理引入演唱课程当中去,从而使演唱课程更加的活泼、生动。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水准,还提升了合奏的水准,从而提高了合唱教学效果与质量。学校的声乐与合唱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导,并做好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交流,进行互动倾听,如此才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合唱或教学《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时,老师可先把曲子全部演奏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运用恰当的话语表述一下自己对这个曲子的体会。如此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致就会被老师合理调动了起来,进而其会更主动踊跃地表述自己的音乐观点。

(四)深入挖掘,拓展合唱表现形式

想要进一步提升课堂上合唱教育的实效性,各老师必须对现行的训练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做出全方位的对比,并大力整合合唱教育教学资源,以引导学习者了解传统歌曲合唱技法,如此方可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育正是达到这一教育目标的最好手段。比如在合唱《我们是朋友》这首歌时,老师就可根据乐曲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接着再指导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并通过他们对曲子内涵的了解,来分声部地进行奏乐。这样学生的练习热情将会获得快速的提高,进而积极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最后把整首歌曲完美地表演了出来。歌曲创编故事教育作为学校声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法,对培育和提升中小学生的声乐美术素质有着特殊的功效。而对运用学具表演,开展原创作品教育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功效与意义。在学校合唱歌曲课程教授中,教师通过用小班歌曲会的多种形式,将一个教学班分为“竖笛组”“口风琴组”“颜色乐器演奏组”“敲击乐器演奏组”,通过以口风琴、竖笛为旋律演奏乐曲、以电子琴为色彩性伴奏乐器和低乐曲器、以教学中使用的大鼓、三角铁、双响筒等为敲击伴奏乐器的编配手法。运用敲击乐曲,模拟生活当的一个情景,比如大风、大雨等。通过合理编配,利用音乐演奏,既能够合理处理“跑调”的现场情况,也能够使学习者在合奏的流程当中,通过相互倾听,牢记音准,有机融合,将弹奏中的音准、音程感知转移到合奏上来,从而实现了有机的转换。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弹奏水准,还提升了其合奏的水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合唱的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但是经分析,当前国内小学合唱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分析之后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利娟.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路径[J].启迪与智慧(中),2021(9):69.

[2]郑潇婷.音乐核心素养下高效合唱课堂的构建[J].教育界,2021(37):54-55.

[3]张小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123-124.

[4]吴小花.音乐核心素养下高效小学合唱课堂的构建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5-6.

[5]陈燕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3):147-148.

[6]时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探析[J].智力,2020(35):29-3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03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