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对策探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对策探析

吴瑛璇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教学过程和成效对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和未来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全国教育大会把“劳”与“德智体美”并列为“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教育内容自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中学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文章结合笔者初中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征及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渗透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劳动教育的若干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2-0131-04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教育作为与德智体美并驾齐驱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其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劳动观念和职业发展。劳动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受到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从业人员的共同关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为此,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展开积极地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其劳动水平,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特征分析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特征展开分析,是我们在其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劳动教育渗透工作效率的关键步骤。据笔者分析与总结,首先,该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涉及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条文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特征明显有利于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内容的设计工作,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劳动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理解与学习。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十分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所包含的“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去展开社会实践,参加必要的劳动,强化劳动体验,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比如,在八年级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课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报纸等媒介来了解社会,还可以通过观察父母、老师的生活轨迹来了解社会和生活。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明白正是父母辛勤与忙碌的工作和劳动,才换来他们平稳、幸福的生活,也能明白老师们正在通过努力、辛勤的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上飞跃。这便是劳动和工作的價值,也是我们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必须付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良好的成果,但通过全面分析其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现状,仍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我们去完善和弥补。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时采用语言说教法较多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尚未转变教育观念,依然以语言说教法进行授课,学生难以树立“劳动有益”的意识。语言说教也会使得课堂沉闷无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观念与主动进行道德思辨相比,被动接受效果较差,甚至有的学生带有抵触情绪。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时仅仅是传达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并未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塑造学生能力、品德、价值导向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往往浮于表面。

(二)重视劳动教育理论而忽视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指导

理论来源于实践,劳动教育不是简单机械地对劳动知识的教授,也不是劳动观念的灌输。劳动教育源于实践,应在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收获劳动成果,体会劳动价值。然而,当前的教育模式中,重视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讲授,而缺乏对劳动教育的实践。“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当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劳作,才能深刻领悟和总结。鲁迅曾经说过:“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因此,不仅要重视劳动理论教育,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指导,达到深化认识、提升技能的双赢效果。

(三)缺乏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劳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升生活阅历,关键还能够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劳动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要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则必须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在遵循教育的规律下循序渐进地培养,并辅之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够保障劳动教育有章可循。对一只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育人亦是如此。当前由于缺乏对初中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标准和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得劳动教育无的放矢,教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精准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关注国家劳动教育的最新政策

课程标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师教学和评价课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授课教师应当重视研究课程标准并透彻理解课标的要求,并将理论付诸教学实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该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性。课程的思想性体现为教学过程要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应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使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就渗透劳动教育而言,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劳动新形态,改进劳动教育方式。课程的实践性强调要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能够体验与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学生通过具体的劳作过程才能从劳动教育中受益。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道德与法治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等多方面内容,紧密联系初中生的家庭内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这需要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时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教育合力。

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关注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最新政策。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和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国家的最新政策给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教育方向,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课内教学内容,有效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

(二)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和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有不少课题都与劳动教育有关,例如七年级《少年有梦》中关于“梦想的实现,努力就有改变”,努力包括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亲情之爱》一课里提到孝敬父母长辈的做法,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负担;《活出生命的精彩》讲的“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公民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劳动付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与集体共成长》学会在共建中尽责,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主动承担集体劳动,参与班级管理;八年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到“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理解权利义务》明确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九年级《构筑中国价值》这一框题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敬业”要求;《多彩的职业》中有关职业准备和工匠精神等。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有关“劳动”的资源,在教学设计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感悟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促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例如讲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师生在一起体味浓浓亲情时,有学生提出进入初中后时不时与家人吵架怄气,彼此心情都受到了影响,非常苦恼。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畅谈:上初中后,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与父母在沟通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让学生意识到出现亲子冲突既有青春期自我意识增长导致的逆反,还有就是因为缺乏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理解父母?学生提出可以尝试去体会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去尝试体验父母一天的角色,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思想,体会父母的辛劳。承接的下一课题《让家更美好》,关于“和谐家庭我出力”,组织小组讨论:在家中你做了哪些努力?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的现状。做得好的学生老师给予表扬和肯定,树立好的榜样;做得不足的孩子,及时正向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家务劳动中,增强家庭责任感,为和谐家庭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教师还应优选网络媒体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引导学生劳动认同的观念。例如某网站将一中学军训时开展系鞋带、折衣服的比赛视频上传至网络,竟然有三成学生不会系鞋带,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会折衣服。不少网友感叹:这又是一批超龄“巨婴”吗?这一网络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不参与劳动、缺乏自理能力的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吗?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即生活,劳动的过程让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感恩,既锻炼体质也能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三)转变授课方式,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当前的教育发展,新时期的中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更加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设计教案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议题教学、活动探究法、开展课堂辩论、分享劳模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时,一是借疫情防控时期的情境,让学生回顾是怎么度过宅家时间的?对比睡懒觉、网课缺席、通宵打游戏、封闭自己的做法和积极参与网课学习、关注社会疫情发展、坚持体育锻炼,学习之余与家人一起参与家务劳动和打扫小区楼道卫生的做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生命的贫乏与充盈的不同,感受生命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敞开心扉,通过学习、劳动生活与他人、集体、社会、自然建立联系,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二是讲述榜样人物故事——《抗疫一线奏响劳动者之歌》,听听那些劳动的事,正是无数科学家、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外卖小哥等,坚守岗位,辛勤劳动与付出,我们才得以安全,他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也在过程中体现出来。各种劳动都蕴含着有教化意义的东西,分享劳模故事、工匠故事,感染鼓舞更多学生,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劳动模范。三是抓住教育契机,开展辩论。有学生说,大人们经常唠叨:现在不好好用功,将来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去摆地摊、扫大街。难道,摆地摊、扫大街就体现不出生命的精彩吗?对学生的认知冲突,老师不仅不能回避也不能轻描淡写,可以借此契机,开展辩论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高认识。劳动平等、劳动者平等,只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都值得尊重。很多人默默无闻为生活而努力,尽管遇到不少艰难考验但不放弃不懈怠,就是在用勤劳、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劳动教育,需要教师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转变授课方式,注重师生双向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效。

(四)家校社共建,在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

学校还应当积极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给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习得的知识和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于行,通过真正的实践领悟到劳动的价值和成就感。例如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宣传,引导家长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将孩子在家中的家务参与及表现定期反馈给老师,评选星级家务小助手。在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让学生学习和熟练劳动技能,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正面反馈。可以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树立公民意识和未来社会主人翁意识,获得劳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对在社区服务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樹立标兵形象。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了劳动教育的尝试,如在校园内开辟了“开心农场”,开展蔬菜种植实践,让学生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组织学生到校外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农业劳动、学习制作糕点、厨艺大比拼;组织研学参观茶园、酱文化园、陶艺厂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脚踏实地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提升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四、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劳动教育,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中学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之举。这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做一个“崇尚劳动”的有心人,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关注国家劳动教育的最新政策;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并借力媒体资源,遵循新时期初中生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转变授课方式;积极促成家校社教育合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劳动精神”这粒种子,必将根植于学生心里,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其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彭文丰.以劳促德全面发展——初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认识[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19(6):88.

[2]张成丰.节气文化导向下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施探究[J].速读(中旬),2019(12):37.

[3]张军民.初中思想品德课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5):169.

[4]夏小刚.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9):69-71.

[5]沈小碚,王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演进及其未来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3):79-93.

[6]俞慧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20(6):34-36.

[7]涂家文.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7):16-19.

[8]何劲成.初中生劳动技能教育从低碳校园垃圾循环再利用做起[J].读与写(上,下旬),2020,17(5):271+273.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07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