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提升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初探

提升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初探

王亚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需解决的首要任务之一。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因此,文章深入剖析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为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2-0075-04

对初中数学而言,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环节,其不仅能够对课堂知识加以补充,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加以检验。因此,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在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后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课后作业的作用能得到真正发挥。

一、 当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大问题:

(一)作业量过大

在国家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虽然国内多个地区提出了“减负”的要求,然而,从整体形势来看,作业量过大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熟能生巧”这一传统学习方法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升学压力日益增长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家长都会在学校作业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额外作业。

(二)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的数学作业大多以书面练习为主,虽然这一形式能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然而,却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造性地发挥,除此之外,单一的作业形式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二、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学生高效学习的要求

对初中数学而言,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生也面临着严重的学习负担。除此之外,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将所有知识进行联系,导致所学的知识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在此背景下,许多初中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知识的本质、养成数学学习思维。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仅视其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会对所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点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剖析,在此背景下,能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对学生而言,提升学习效率已迫在眉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和优势,帮助学生养成思考以及总结和反思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还应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达到这一目的,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要求

在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加大练习强度,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在此背景下,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大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业效果方面也不容乐观。因此,学生每天都必须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对课后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只有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求知欲望、喜好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求知欲的作用,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和学习,从而激发起学习热情。

(三)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

为了不断提升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設计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平都将得到显著提升。教师为了不断提高课后作业的科学性、趣味性和规范性,必须在作业内容、题型设置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由此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对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充分考虑问题。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也能在精简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背景下,学生将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三、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必须遵循目的性的原则

首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时,必须确保课后作业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确保课后作业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确定课后作业所需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对难度较高的题目,教师首先应对知识点进行合理分解,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对部分重点知识,可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性练习,在不断提高基础掌握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把握知识点的本质和规律。比如,以八年级课本为例,在讲解《勾股定理》时,于课后作业环节则可设置这样的题目:某建设局工地分别在A处和B处,为了从C处接水,现需在A、B、C处铺设管道,工程部共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请从所有方案中选出铺设线路最短的方案。这一题型不仅紧扣勾股定理,同时,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首先必须对目的加以明确,并在明确目的的情况下,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剖析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境,从而为学生带来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必须遵循适量性的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秉持着“熟能生巧”的理念,给学生不断加大作业量,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从国内外现存的诸多研究来看,只有适量的作业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作业过多或作业过少均会对学生带来不利影响。过多的练习不仅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带来不利影响,更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或厌学的心理,对其学习积极性带来严重打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必须遵循适量的原则。只有确保作业量的合理性,才能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创造性思维,在遵循精炼原则的同时,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在完成轴对称的知识学习后,布置课后作业期间要设计和当堂课内容相符的作业,还可以适当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强化对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两部分数学知识的对比、吸收和消化。此种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满足适量性原则,还能够使学生掌握自身知识框架中的不足并进行优化,通过错题的订正可以加深学习记忆,强化理解应用。

但需指出的是,适量性原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学习水平来合理把握,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要能够确保课后作业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都可称之为适量。

(三)必须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生活环境、教学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为了确保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必须遵循多样性原则,从而保证学生的课后作业能够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相一致。教师在遵循多样性原则的过程中,不仅应确保作业形式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还应保证所设计的作业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情况下,教师可根据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选择如下几种作业形式:

第一,常规形式的课后作业。这一形式的作业又包含概念类、知识点的复习等形式。就概念类作业而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学生进行所有数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七年级的课本为例,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题型: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4x+2,5x-2=-5,6x>5,x-3y=9。通过这一题型,帮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理解,并为学生学习更复杂的方程奠定基础。就知识点的复习作业而言,通常指的是对某一单元或某一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将完整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此类作业时,不仅应确保所有知识点的覆盖,更应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灵活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开放思维。

第二,调查类作业。这一类作业通常指的是鼓励学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七年级课本为例,在讲解《打折销售》这一课时,教師则可引导学生对周边商场的打折情况进行调查,帮助学生提升对折扣、原价、折后价等具体知识的理解。

第三,实践操作类作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数学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求学生具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实践操作类作业,帮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七年级课本为例,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课时,则可鼓励学生自己绘画或通过剪纸等方式来制作三角形,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四)必须遵循层次性的原则

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层次性原则,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最终达到挖掘知识点本质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所设计的课后作业应包含以下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知识的掌握,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首先必须确保学生能够对本堂课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加以把握;第二阶段为对数学规律的认知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把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引导学生不断对各类数学规律进行总结,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数学解题方法;第三阶段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在课后题目中适当提出开放性或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探讨性较强的习题,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拓展难度相比普通试题略大,使学生能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来开展练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设置能够使其掌握基础知识、丰富基础框架的习题,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习题的基础之上,能够强化求知探索欲,并有超越自我的突破精神,促使自身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问题难度的坡度设置台阶。此种阶梯渐进式的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感受数学学习的自信感和满足感。如学习三角形构造和运算相关知识期间,对学习能力较强同学,设置三角形集合体或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集合体相关知识;对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设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垂直平分线定理等知识考查的习题即可,这是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和理论知识学习。

(五)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

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的结果。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够开展拓展型练习和综合型的作业。因此巩固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夯实基础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对拓展型作业进行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现实需求。因此有必要将具有综合性难度的题型划分成若干题型,有助于降低问题难度的坡度,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台阶,有助于开展渐进式的学习,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散。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对问题的追究,可以了解问题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让个人的学习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此外,采用阶梯式的梯形设计方案,更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至最大,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阶梯式题型的作用下有所收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更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

(六)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特点,尽可能地可能地贴近于生活实际

针对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部分知识点过于深奥,尤其是在进入初三阶段以后,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排斥的情绪,从而无法提升兴趣,因此如果再采用傳统的方法,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更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会进一步加深,还会出现敷衍心理,对提高数学能力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所以作为老师就有必要注意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注重针对性,才能让学习困难户不会感到恐惧而产生明显的心理负担。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其对基础性知识早已了然于心,那么就需要适当地做一些发散思维能力的题型,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需要充分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才能让作业完成效率达到最佳。让学生主动地去完成任务,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在完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学习自信心。此外,还需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毕竟数学学科也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也是有价值的。比如关于常见的商品打折现象,尤其是在双11的活动当中,很多时候都会看到所谓的满减以及抵用券或者是膨胀等相关计算方法。那么作为学生就可以利用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为大家计算出最佳的省钱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也将数学知识进行了灵活应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家人进行理财以及相关方面的计算,通过生活实际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对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作用。

四、 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课后作业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地改善措施。应在遵循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适量性原则的基础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质量,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在不断挖掘学生潜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断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为国家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永胜.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8):74.

[2]熊伟.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2019(5):239.

[3]赵世强.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19.

[4]出锡锋,洪金灿,陈长途.提升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途径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09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