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析传统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浅析传统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语文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探索语文课堂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拓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以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及语文教学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接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文章针对传统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相结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3-0030-04

一、 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字里行间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民族永葆繁荣的精神财富。然而,社会的现代化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一是由于当前信息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资源和要求也不断丰富;二是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不同思潮和信息的交流与冲突,致使享乐主义遭到了广泛吹捧。在此情况下,倘若学生没有形成合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无法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理想和历史责任。

二、 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的现状

小学阶段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振兴和文明昌盛的希望所在。随着当前社会信息的发展,西方文化日益渗入,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在此环境下,西方文学甚至在一些娱乐文学中都非常受欢迎。许多学生对娱乐明星的认识更多,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却不多。另外,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在中、日、韩三国共同组织的儿童集体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了自力更生过多、自理能力不足、行为态度恶劣、没有学习毅力等恶劣表现,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二十四孝等优秀品质逐渐消失,顽强拼搏等优秀的传统美德也不断被冲淡,这也对我国的中小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敲响了警钟。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小学教育中,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格外重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使他们在良好教育环境的引导下逐步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培养,为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而做出自身的努力。

三、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相结合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道路,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应该是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和教育理论,深刻阐述了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如何发展人才,他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于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并深入了解其重要思想和精神价值,从而有效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精髓的落实,以增强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推动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中华民族复兴理想的实践。另外,教师也要有效地创新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背景下合理地再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及时将之纳入课堂,以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价值与内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和文化。将计算机技术教学和现代语文课堂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专业核心素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与特点。所以,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与融合,并通过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语文学科的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和爱国情感。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小学语文课堂相结合,将有助于转变学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刻板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现代语文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相结合的策略

(一)吟诵经典,激发兴趣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与篇章,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古诗词,代表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精髓。“部编版”教材选编古诗共128篇,占所有篇目的百分之三十,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见,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诵读经典诗歌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诵读能力、文化涵养以及写作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领悟古诗文的蕴意,体会古诗文所凝聚的文化精华。

另外,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学生能够从《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中非常轻松地记住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正义与羞耻,并认识谦卑、诚实、仁爱与孝道,学生能够体会“先忧天下,后乐天下”的家国情怀,也会知道现代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可以在中国传统经典中找到源头。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如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经典,加深学生对经典的体悟,还可以创造各种条件如朗诵、绘画、表演、手抄报竞赛等,使学习者咀嚼理解,自然培养身心,锻炼心智,铸造性格支柱。此外,单靠课本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增加课外经典诵读,以开阔学生眼界,扩展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形象教学,认知汉字

汉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格文字。汉字是文化史的缩影,汉字必须是有形的、可读的、有意义的,欣赏汉字的美,可以说是汉学的基础。身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具有相当多的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近汉字世界,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神奇和伟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甲骨文的原始象形文字到金文、小篆,直至今天的宋体字。例如,教学“门”字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门”字的演变过程,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和古代象形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形象记忆,从而让学生知晓,含有“门”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一扇门,指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亦指设置于入口和出口处的能打开和封闭门的机械装置。在汉字教育中,还应注意学生对汉字和形声字的认识,从造字的意义上解释汉字的意义,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針对“门”字,我们还可以引申教学,凡由“门”字组成的字大都与门户及其动作有关,如“闭”“间”等。此外,我们也可利用网络上讲解汉字经典故事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如此一来,文字不但在表达形态上的改变,同时也在对字义的认知上给学生以更具体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让学生形成汉字文化理念,并在趣味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利用节日,文化熏陶

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但现在情人节、愚人节以及圣诞节在国内都非常受欢迎,反观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在传统节日进行的文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在重阳节时给学生讲述重阳节的由来,以及有关风俗:攀爬、赏菊、饮酒、插山茱苓等,并朗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节期间,组织学生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饮》、孟浩然的《秋夜怀抱》等诗词,收集大量关于月的古诗文,并开设赏月品诗的专题课;清明节期间,指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歌,并扫墓慰问先烈;端午节期间,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查阅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信息,如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等。学生将会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会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文化魅力,传承并发扬中華文化。

(四)故事启发,拓展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汉学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在课堂上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录、演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语言练习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质。故事带给学生知识与思考,而为学生讲故事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每次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可生动有趣地为学生讲故事,使学生体会到汉学故事的无穷光辉,让他们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自己的理解,这样就为学生形成好的读书习惯而打下了基础。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合作表演故事,学生会具有很高的创作热情和旺盛的表演欲望。演出的过程是互相理解的过程,不但表现了学生的演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让学生知道了更多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五)营造氛围,培养品质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学校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营造校园环境,充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传统文化建设为媒介进行文化教育,不断为学生接受、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师生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善学校文化和特色,以校园建筑、道路、围墙等自然景观为载体,突出传统文化风格,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润物无声”地渗透学生心中。

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儒家五常”文化墙的设计,建造孔子雕像,突出“礼仪”,制作以“诚信”“自律”“守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板报,让学生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学习到高尚的传统思想,从校园文化建设如诚实守信、爱国友爱、勤俭节约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又如,在学校的走廊上张贴带有“节俭”字样的画报,并附上一些关于“节俭”的名言、格言或名人轶事,以警告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楼梯上粘贴剪纸画、川剧脸谱等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美化走廊环境,还可以让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使每一块砖瓦都是教育,每一块砖瓦都能发挥育人的实效。此外,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引导学生在学校网站上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板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不间断的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

(六)德育活动,贯穿教学

学校应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起来,探索保护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推广传统文化与语文的现代教学方法,取得实效。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演讲或辩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此外,教师还可以创新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让学生掌握传统饮食文化,学习包饺子、粽子、糍粑等传统食品的制作。

通过现代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传统文化教育主题课程的内容,展示传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及四季歌谣等内容开展主题特色课程,引导学生联系主题课程内容,并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展。

(七)守正创新,浸润课堂

教师要利用新兴的媒体课程、网络课堂、微格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中传递的课堂环境,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创造新课堂环境时,教师不仅可以停留在上课或教学的表面上,还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容渗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掌握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内容,从而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固有精神,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传统文化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虽然部分传统的文化教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今天的生存方式,比如用古文说话,穿着古装服饰等,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仁、义、礼、信等相关内涵,依然是今天我国所倡导的主要价值观。学生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掌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高质量礼仪及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上渗透和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掌握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品德。教师还能够通过对自己言行的改变,把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品德意识传达给学生,并通过教师的言行,逐步把中国传统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念灌输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文明的思想品德和规范良好的言行习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观察学生对文明常识的掌握。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习《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学生应注意学习《论语》所倡导的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与《论语》所要求之间的差异。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可列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读书清单,让学生主动查阅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更广泛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如历史知识比赛、作文竞赛等。学校在全校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结合教材,传播文化

教育部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但这部分教学内容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宣传。因为倘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课文加以全面的剖析与探究,学生就会错失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常识。如作者在《秦始皇兵马俑》中就集中阐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特征:一是规模大,二是品种多,三是个性突出,这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才智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透过研读这篇文章,学生还可能形成某种民族荣誉感。所以,当教师在仔细解释这篇课文时,就应当结合教材内容,深入研究这篇课文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全面地体会我国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从而养成更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以中国传统人文情感为载体,也可以将这种爱国情感融入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从而继承和弘扬优秀的爱国文化和历史文化。

五、 结语

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个人文化素质和性格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语文教师要顺应历史新时期的教育特点,勇于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语文课堂及教学活动中适时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具备浓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新型公民。语文教师还应强化对语文课本的教学,通过深入分析文本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常识,和学生共同掌握传统文化。同时语文教师也必须积极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质,主动掌握传统文化中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把传统文化常识渗透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唐先林.论传统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相结合[J].文渊(高中版),2019(5):608.

[2]李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教文汇,2020(12):154-155.

[3]董艳.论传统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相结合[J].语文课内外,2020(17):101.

[4]蔡荟.传统文化如何与小学语文现代化课堂相结合思考[J].中华志愿者,2020(5):24.

作者简介:陆文婷(1996~),女,汉族,甘肃武威人,甘肃省金昌市第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10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