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体制也在变化中,符合时代价值观的新课程标准是学科创新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创新。文章便从这一角度对现阶段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4-0022-04

一、 引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对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不应该仅仅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知识体系。

二、 现阶段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一)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可以有效进行学习和生活。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这样的教育本身就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展开,这也就使得新时代的学生和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身与另一方的关系,并朝着和谐、平等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尽可能地温和地去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对事情的思考,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老师要从倾听者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想法,而不要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打断,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教育,灌输自己的想法,这样会使学生丧失表达的欲望,同时也无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经过不断发展,逐步完善,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有些教师在处理与学生有关的事情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彼此缺乏理解,造成师生关系产生裂痕。使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越来越强,对学生的心理也带来消极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及模式,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可以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规范教育,而且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测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教師及时地因材施教,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此为中心,本着打造新时代师生关系的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展开,为整体教学带来便利,也为学生个人的进步提供助力。在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既有对教师的尊重,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教师进行沟通,而教师既可以通过老师的身份进行授课,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些行为的实现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可以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

(二)帮助教育者关注学生个人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中,各个科目的教学方法较为统一,教育方式也存在机械化的现象,加之应试教育的背景限制,有利于学生个人进步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地开展。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教师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这就使得学生也只能单纯地进行被动学习,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具体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之下,学生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厌学的不健康心理,长此以往对其人生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老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时的心理状态,明晰该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所推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进一步让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完善自身的途径,使学生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清晰。在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围绕着学生开展,落实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帮助和保护。同时,这些教育也应该尽可能地吸引学生,使其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参与,以此让教师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心理特点,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打造开放式课堂

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个人的主体性被反复的提及,也更加看重学生自身多种能力的进步与发展,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也就需要在现阶段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打造开放式、多元化课堂,使得课堂既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解放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通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实践让学生能够接受心理健康的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通过老师团队的不断努力能够让心理健康教学更加科学和便于实践从而被学生所接受。老师通过持续的观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便于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育,这也就决定了其在开放式的课堂发展下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进步,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最为有效的开放式课堂打造方法就是从实践出发,将各种教学实际与生活进行结合,使得课堂与生活产生一定的关系,将教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各种具有实践意义的引导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来进一步开展开放式课堂,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

上文已经简单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以此为基础开展具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完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中都开始应用这一技术,而它的发展也是对教育行业发展的有力助推,这也使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中进行合理的网络化建设成为可能。传统的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其自身教育模式的限制导致其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和课堂中开展,一旦脱离了课堂和监督,学生就有可能因为自身自律性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正常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甚至会让前期的教学工作功亏一篑,产生学生在课堂中与课堂外的心理两极化现象,严重影响学生个人成长。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网络技术自身所存在的实时性、准确性都可以成为整体教学模式搭建的基础,并且已经有了一大批的网络资源和网络应用可以为其提供帮助。最为常见的就是各类有关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这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也可以让教师明确学生心理状态,为其制定合理的心理发展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全球化对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区别对错和善恶。但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层出不穷的信息仍然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因此对老师而言,应该致力于创新教育方法,根据情况变化为学生建立不同的心理健康体系,让学生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负能量所困扰,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处理事情,努力学习。

如,在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打印部分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卷或是试题,让学生进行笔答,随后将其进行收集,并按照对应的评判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性格与其心理状态。同时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报告进行合理的处理,关注、约谈学生群体中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受益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打造出对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平台,这一平台主要有两方面职责:一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将学生心理健康报告测试进行下发,提升整体的教学工作效率。二是解答疑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应该贯穿学生的生活,教师不仅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指导,也应该在生活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而网络平台则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借助网络,教师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最终促进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通过教学实际,打造新课程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在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基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由课堂进行有效地展开教育,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之一。通过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系统化地进行对应的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一教学模式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其重视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确保其发挥一定的作用。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认知能力不强但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更加情绪化,容易因无法解决问题而产生情绪激动、思想扭曲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糾正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重视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元化教学课程的展开,并将其与本校学生和所在地区的实际进行结合,最终达到合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第一,需要学校充分认清自身的教学实际,将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对不同阶段不同学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并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准备。同时还需要学校认清自身所处地区的不同,将地区特色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如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这些素材背后对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养成有贡献意义的部分就可以应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精神力量。

第二,需要进一步完善各个授课环节的细节,精心打磨和准备课前导入环节、课中授课环节、课后辅导环节等,以此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如在课前,需要教师借助心理评估试题对学生进行评估,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为后续的课程展开提供基础。而在课中授课环节,也需要教师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本着教学的目的对学生展开细致的心理辅导,根据课前的评估数据来进一步的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各种形式的游戏或是教学手段来完成对应的授课,让学生沉浸其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而在课后辅导环节,也需要教师积极进行家访和流动评估,观察学生课下的状态,确认其心理的健康情况,为后续的课程展开和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通过教学活动,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并非其整体学习的全部,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甚至可以让整体教学效果呈现倍数增长的局面。而这一部分的活动开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到心理健康教学,并自愿地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不要将道理统一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由浅入深地将知识一点一点地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如何去解决具体的示例,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为依据进行教学,摒弃传统的自说自话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人才。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从场所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可以简单分成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又各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分析和选择。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仅仅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而并非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对一的分析和引导,并未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校内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种类比较多,其中最具有实践意义的就是各类演讲和座谈会,这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积极自省的重要部分。通过各种座谈会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认清当前阶段内自身的任务,朝着方向努力,这本身就是有着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形式,将心理健康作为学生进行自身观点表达的元素,以此让学生积极思考心理健康的意义,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亟需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对其具体的形式和内涵进行分析,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以此来培养新时期的中小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中小学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去开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这一教育的基础理念出发,打造合理的模式,借助多种形式实现个性化的课程建设,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心理健康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潘珊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乔福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5):36.

[3]尚文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150.

课题项目: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西北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狀况与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2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娥(1980~),女,汉族,甘肃白银人,会宁县侯家川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14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