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以小见大百读不厌

以小见大百读不厌

摘 要: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钱梦龙先生也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越俎代庖,把自己的认知结果强加给学生。”毋庸置疑,教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更是要教会学生阅读。但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依然习惯于讲授,课堂俨然是教师的讲坛或自身才艺的表演场,而学生不会阅读,思维得不到训练,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就这点,本人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

关键词:教学;课堂;阅读

在教授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不同形式、多种方法的阅读。

一、 初读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粗读课文,并概括大意。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再快速默读,划出重点词语、成语。最好把整个相关的句子背下来,再默写出来,这样,既会准确写出字形,又能结合前后文,加深对词语理解,学会灵活运用。这一环节是为了积累运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例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就包含了很多成语词语:藏污纳垢、蹑手蹑脚、鹤立鸡群、正襟危坐、歇斯底里、羁绊等等。

二、 品读

文字,非品读难以感其义!

1. 学会找重点词语品读,比如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如《春酒》中:“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句中“偷偷”要让人不知不觉的,悄悄地,“好几回”不止一回,显得很得意的样子,“舔”,一种陶醉,一份珍爱。整句话体现出“我”特别喜爱春酒,以及对春酒的渴切之情。仔细品味,那时的童年,那份童真,跃然纸上。

2. 学会找优美句子品读,比如生动贴切的修辞、各种各样的感官、富有哲理的句子等。

以《春》中写“风”的一段为例。这里的春风是通过触觉、味觉、听觉来表现的,这就需要人对它保持一种敏感。“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等形象贴切的修辞,又传达出了无限的温馨与滋润,给人一种陶醉幸福的快感。

3. 学会找朴实而有味的词句品读

于平常的文字中发现文字的不寻常处,是一个语文老师的眼力的体现;在诵读过程中巧牵妙引,是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智慧表达;在课堂上不急不躁,静静等待学生领悟与成长,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情怀。有些课堂上,我们不必热情似火地煽情,不必声情并茂地夸张地朗读,更不必夸大其词地牵强附会,只要安静地读书,静心地教学生读书。在交流品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生动鲜活的生命、生活状态。

例如《春酒》中,“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小孩子多高兴啊,可以代表大人一起上桌了,这句除了“我”的欣喜外,我们还可以读出邻里间的亲密、融洽、和谐。

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就”在此是副词,意为“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文中指学生们顺着老师的安排行事,不可违抗,无法自主。“只”字更为精彩,它隐含着一种情绪,是由无奈、无助、内心深处抵触而引发的反抗的情绪。“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八字说尽一天的生活,可见,私塾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与单调!“不过”这一词表明“我”态度的转变,“我”对先生的教法还是能接受的,甚至是感激的。“终于”还巧妙地隐含着作者的两份感情,分别是儿童的和成人的。从儿童的视角看,是一种目标达成的感激;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对老先生工作不易的感激。这些浓浓的情意,只有慢慢咀嚼、細细品读,才能感受得到。

所以,课堂就是师生在静心的阅读、交流中进行的,学生的心只有通过与文字的亲密接触,才能渐渐品尝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 深读

例如学完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深深懂得,经历了生死劫难的史铁生像黄色的花,平平淡淡地活着;像白色的花,有尊严地活着;像紫色的花,高贵地活着。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了健全的人最为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更应懂得从容面对人生的苦难。

而对于小说,我们更应从文字读向社会,从一个人读向一类人。

四、 拓读(或延读)

1. 同一作品的拓展阅读。像学完节选自名著的文章后,要让学生通读整部作品。这也是我们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学了《绿色蝈蝈》,就要去读读《昆虫记》。

2. 相似主题的拓展阅读。比如,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去读读朱德的、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3. 同作者另作品的拓展阅读。这是通过增加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该作者及其作品,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达到丰厚文学底蕴、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譬如学了《泥人张》,我们可让孩子们去读《俗世奇人》;学了《春酒》,可让孩子们去读《水是故乡甜》《髻》等作品。

李华平教授特别指出,面对一个具体的文本,教师要从三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1)理解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形式,尤其是文本形式与文本内容的关系;(3)走进文本的途径与方法。是的,我们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以一篇为抓手带动学生学习一类文,让学生在真阅读中学会阅读,真正达成“以小见大”“以一引百”的教学实效。学生若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文本,他们都会自主解读,并爱上阅读,做到百读不厌。

作者简介:

俞海燕,浙江省温岭市温西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00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