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有效融合提升课质

有效融合提升课质

陈美兰��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守望者,而是课堂积极的参与者;课堂不再是少数优秀生的小舞台,而是全体学生个性化的大平台,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前导学;课后迁移

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快速通道,成了引导学生从“学会——会学——爱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的舞台。那么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学科有效融合呢?

一、 利用信息技术于课前,让导学更有针对性

预习是学习的好方法,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了解大致的内容,对不懂的地方早已在心中打了问号,听课时自然更有针对性。在听课时,因为预习过,思维就不会受困于对内容的不熟悉,思维的主动性得到提升,变一直被诟病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低效的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给学生布置书面预习作业,要花不少时间回收、批改,常常还来不及了解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就要进入新课的教授。

当教学际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原先备受困扰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扭转。比如,在教《乞巧》这一课前,笔者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了课前导学作业:

1. 查找《乞巧》诗人简介。

2. 收集有关乞巧节风俗的课外资料。

3. 查找有关乞巧的民间故事。同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素材,上传了“乞巧节简介”和不用下载即可播放的“乞巧视频”,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通过该服务平台,笔者只要点击“回答情况”,每个学生所完成预习的情况,便一清二楚。通过浏览学生所提交的作业信息,笔者发现他们对乞巧节的风俗很感兴趣,搜集的资料特别丰富。

二、 巧用信息技术于课中,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1. 化枯为趣,激发情趣

信息技术带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批注、拖动、拍照实时上传功能,以其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的特点,让教学充满趣味,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笔者针对本课的写景文的特点,特别设计教师化身为导游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旅游景点,并在白板上批注出旅游景点,课堂由老师主导转为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化枯为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化难为易,启迪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教学时,对于“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作者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绝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3. 化静为动,身临其境

巧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意外的惊喜。笔者利用白板拖动功能,常常让课堂由静变动,让学生看到学习是这样生动有趣。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课文中所描写的珊瑚、海参、龙虾、鱼类等生物,对于远离海洋的學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生动活泼地学习,笔者就化静为动,突破时空,在学生汇报学习思考时,根据他的反馈在白板上相应地拖出珊瑚、海参、大龙虾等图片。孩子们被眼前五彩缤纷、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给吸引住了,个个瞪大眼睛,仿佛已置身于海底世界,边尽情欣赏,边啧啧称赞。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使得他们对文本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4. 化远为近,练笔分享

巧用信息技术,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第二自然段对珊瑚的描写和第四自然段对各种各样的鱼的描写,都用上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此处,笔者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上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有了这些精彩图片作为基础,学生情绪高涨,写起来得心应手、妙语生花。在分享环节,为了让学生更便捷地享受成功的喜悦,笔者运用了“希沃”白板实时拍照上传功能,把学生写的练笔拍下来,上传到白板上。巧用信息技术获得了高效的切换,生动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分享互动,在愉悦的情境中高效获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

三、 巧用信息技术于课后,让练习更多样化教学更扎实

1. 信息技术成就在线检测

教学的成效如何自我监控,如何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并及时服务于教学呢?笔者利用“手机家校帮”,针对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五道课后练习题,主要是以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型进行呈现。如果做错了,还有标准答案供学生参考学习。

教师从系统已生成的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查看某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还可以针对本次的课后习题进行分析。比如:笔者发现《乞巧》一文的五道课后习题中,第4题学生完成得不够理想,错误率较高,针对这道题,笔者进行重点讲评;通过查看详情,知道哪些同学做对了,哪些同学做错了,还可以对个别同学进行课后辅导。

2. 信息技术让课后作业生动起来。

信息技术让作业也有了温度。笔者在课后布置音频、视频等作业,比如背诵,让学生使用手机录音,声情并茂地背诵并上传,这样突破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以前同桌互背、教师抽背的传统检查模式。当然,我们还可以布置图片作业,并同步呈现在平台上的班级圈中。

参考文献:

[1]徐飞.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

[2]李俊霞.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

作者简介:陈美兰,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第二中心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0817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