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自主探究是一种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获得相应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理论、原理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突破路径;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1-0057-04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重视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以及实施方法。文章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与意见以供借鉴参考,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更好地发展和推广应用。

二、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知不清晰,把握不住教学重点,无法正确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就导致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走进了教学误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一是放手过度,教师掌控不好自主教学的范围,将大量内容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导致学生无法吸收教学内容。教师一时间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认为自主探究就是将全部知识都推给学生,有一丝一毫的保留就好像违背了新的教学理念,将整个课堂都交给学生,所有教学环节都由学生负责,教师本身却成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消化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是忽视了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无目的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问题到探讨的成果都由学生独自负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初中时期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探究时,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教师完全忽视了这一点,只注重对学生放手,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无法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是只在意表面文章,不注重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只注重表面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属于浅层次的交流,没有让学生理解自主探究的内涵,也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是做足了表面文章,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没有进行突破,还是通过灌输式教育进行实际教学活动,虽然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是自主探究性问题设置有误,导致每个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探究问题。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只要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就可以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将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得过于深奥,无法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导致学生对自主探究失去兴趣,或者将自主探究性的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在语文课本上能够直接找到答案,完全失去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没有办法达到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教学目的。

三、 初中语文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改善方法

(一)深入理解自主探究的精髓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时候,要注意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精髓,把握教学要点,保证教学方向和范围,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认知差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一是明确受教育对象,把握放手程度。初中时期的学生思想深度和高度有限,所以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放手教学,适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是课堂的倾听者,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新课改提倡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一时间学生无法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步向学生放手,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攒自主探究的经验。

二是深入理解自主探究的含义,不做表面文章。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发展新课程理念,教师要摒弃开展各种教育效率低下、服务于表面的教学模式,认真反思,理解自主探究的真正内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真正将自主探究模式落实下来。不做表面文章,为语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做出一份贡献。

三是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把握问题深度。自主探究模式是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深入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认知范围,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必须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不超过学生的知识范围。在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即设计的探究问题内容不超纲、不过于简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师生有效互动是自主探究模式的关键

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研究显示,增加师生互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和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因为可以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深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将启发式提问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给予一定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理解教学难点。

比如,在进行《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情感,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思考问题: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章主要写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主题。在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布置任务: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有什么作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及自主探究,在学生找到相关描写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次描写有何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巧妙设疑,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以便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进行《木兰诗》的教学时,教师在保证学生读熟课文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为背诵做铺垫。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第三自然段用排比句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这样写不烦琐吗?文章结尾以兔比喻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进而深度体会文章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作用,了解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战争的艰苦,以及古代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度理解文章,达到教学目的。

(四)开展拓展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开展以语文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中,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各种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开展各种续写作文活动,布置合适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进行作文续写,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此外也可以在班级内部定期举行各种演讲比赛,演讲的内容由学生自主决定,举行各种类型的语文讨论活动,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各种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力,用心设计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自己解决活动问题的能力。观察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学生具体的思维、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为广大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框架,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充当课堂的主导者、讲述者。而学生们充当的往往是课堂的聆听者。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应试技巧,进而要求学生掌握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方法和具备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往往是考试范围限定之内的。但是这样的要求极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桃花源记》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音响和大屏幕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桃花源的幽美。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照片,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谈论一下桃花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以及它们的优缺点。这样一来课堂的活跃程度得到了提高,也达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标。

(六)基于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导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老师们最需要明白的就是要学会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成绩的好坏是评判教学成果的主要标杆。比如在讲到《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回想一下自己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有效交流。对没去过济南的学生,老师可以利用播放短片或者讲述自己故乡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融入课堂,这样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会变多,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也会越来越好。让学生当主导者,每个探究小组的小组长在评选后依次发言。这样一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再是一位倾听者,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课堂的主题。

(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才有动力去完成这件事情,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才会有克服巨大困难的决心。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将自己带入课堂,引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主动接受新知识,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趣味。

比如在进行《春》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冬去春来的景象,导入教学内容:“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引入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中,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了解作者笔下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站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角度来传授知识。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的实践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在實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老师在讲《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讲的内容进行思维的发散。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如何根据天空中云的不同形态来判断天气和季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兴趣被有效激发,继而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探讨,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观察到的景象或者得到的结论。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多种方法,如故事引入、表演、多媒体展示、问题介入等,这些方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对语文这门学科而言,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重思维,轻理论。所以学习语文离不开自主探究,只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生才能够从中发现语文知识的优美,才能够将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学生身边,学生需要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撑,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初三学生马上就要步入高中学习,在初中阶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面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压力时调整好学习状态,合理分配课后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语文一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渗透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兴趣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收获颇多。

五、 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但由于目前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模式死板等原因,“自主探究”这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不佳。文章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与对策来提高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明莲.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初中语文教学活力:对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2011(7).

[2]韩敏.发挥合作探究模式作用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探究[J].现代语文,2011(11).

[3]孙明莲.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初中语文教学活力:对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2011(3).

作者简介:叶清(1975~),男,汉族,福建寿宁人,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61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