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虽然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还比较初级,但是,小学生的可塑造能力很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具有课程意识的指导教师可以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课是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能够促进立德树人等各种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的活动课中采用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将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文章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从课程意识方面探讨了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课程意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4-0014-04

我国在改革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在新课程体系中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授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帮助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教育应该帮助小学生形成有关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让小学生深入到生活当中去修正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形态十分特殊,在推进活动课期间,会遇到各种问题或困难,教师偶尔会觉得迷茫、困惑等。目前需要认真分析活动课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也是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改革小学课程教学。活动课的价值十分特殊,有些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轻松灵活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在推进基础教育的同时,体现出了活动课的价值和重要性,是新课改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该课程是新兴的,所以教师缺乏教学的经验。当前教师依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近几年的实践中得知,开展良好的活动课,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是根据调查得知,在实施活动课期间,教师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包办,学生不参与

目前这门课程不属于考试科目,因此,有些是由数学老师或语文老师教授这门科目的。在实际活动期间,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在活动课的各个环节实施包办政策,例如,主题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实施等,没有了解学生的想法,也没有重视他们的探究过程和过程体验。学生没有参与活动过程和操作探索,无法直接获得经验,也无法通过本学习活动完成相应的目标和任务。教师会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教师包办行为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对他们的创造力造成了限制,也会逐渐降低他们对该学科的参与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比如,学生内心对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内容的看法等。学生时刻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而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很多学生表示在这种课堂模式中自身并没有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二)教师指导不到位

教师需要在各个活动环节做出良好的指导。然而,学校只设置了有限的课程,再加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本课程,缺乏全方位的指导。无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活动课,在指导期间部分指导教师没有做到对“神聚”精神的领悟,没有认真对待该课程。因为学生会对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筛选问题,切勿抱着自由、随意的态度。如此,必定可以选出与学生喜好相符的探究问题,但是该问题的研究价值可能与实际不符。活动课需要将自主性归还给学生,结合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一些指导教师在没有做出任何掌控的情况下,就将课堂归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总结成果,课堂上没有任何秩序,没有考虑活动方式正确与否,成果结论的科学性与否。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没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了解新问题的生成方式。如此会更加难以促进主题活动的发展,并且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难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还会滋长散漫的思想,无法保持活动课最初的价值。

部分教师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管控过严,限制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比如,部分教师会全程引导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教案開展实践活动,而且,缺乏对学生想象能力和差异化想法的宽容。学生在有限的思想框架内开展实践活动,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教师评价标准单一

新兴的活动课包含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广泛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因为该学科目前缺乏硬性的国家要求,所以部分教师没有采用明确的标准评价这门课。一方面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标准时缺乏相关的经验和可参照的依据。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程活动的评价方式缺乏深入的研究。调查得知,指导教师在评价学生活动课成绩时,直接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考卷、完成操作卡或学习卡的进度。书面评价、量化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都只是从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简单地评价了学生的对和错、好和坏,此类单一的评价方式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会对学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忽视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其所制定的评价方法应该能够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而宽泛化、定型化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并不能整体反映学生的学科掌握情况。归根究底,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中,而对互相评价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则很少涉及。

二、 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策略

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会做出与课程意识相符的行为。

(一)突出学生主体,建构生本课程

活动课的主要特征就是自主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如果师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就会导致该课程失去原本的价值。该课程主要包含了师本课程和学本课程这两个主体意识,首先是学本课程。活动课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观察和关注儿童及其世界的过程中,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

可以以真实的儿童生活作为课程依据。教师需要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课上做好对相关情境的巧妙设计,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活动“菊海漫游”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对学情的充分分析,对情境的巧妙设计,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一封信的任务,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教师可以在课上根据信中的内容向学生提问:“资料的查找渠道有哪些?”“相关资料的获取方法有哪些?”学生会思考这两个问题,进而产生共鸣。如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顺利引入生活化问题。此外,教师是开发和实施该课程的主体。还是以“菊海漫游”活动为例,各个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指导,一些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一些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装扮教室,还有一些教师会指导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教师在主导课堂的同时,其自身就属于课程的一项要素,所以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优先选择并充分挖掘有关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进而提供与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相符的指导。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

在小学阶段开发活动课程资源时,需要做好对校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选择可以凸显课程特色的活动。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建设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以及附近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筹备课程资源、收集物资等所需的资金。负责提供购买物资、寻找场所等与课程要求相符的服务。其次教师还需要做好对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的重视,根据师生的反馈,找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开展更高水平的活动课程。最后学校需要做好对相关制度的完善。根据本校规定开发活动课资源,明确实施活动课需要用到哪些资源,具有怎样的具体要求,并且需要成立监控小组,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和统筹规划,落实好各项制度保障。负责管理学校课程的人员需要加强开发和管理活动课资源的力度,如此,可以保证活动课的顺利实施。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管理制度,并且要加强对该制度的监督,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比如,有关部门应该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相关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小学活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纳入考核标准中去。这样就能够建立一个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考核制度,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压力,从而促使其努力完成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三)培养学生的生成意识

生成课程意义和课程价值的过程是动态的,无法进行预设。只需在实施课程期间进行课程目标的预设,并且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成性,教师在形成生成意识后可以结合课程生成状况,做好对预设的及时调整,进而使活动课程更具个性。例如,在开展“菊海漫游”这一主题活动期间,教师在实施指导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细节,可以让学生对随意放在桌面上的书本进行编号,如此可以教授他们如何探究查阅资料,因为生活中的“编号索引法”十分常见且便捷,所以教师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来教授学生如何获取资料。

教师在这期间改变了以往查找网络资料、询问老师等传统的资料查找法。教师在预设完具体情境后采用了“再生产”的方式,并且开展了全面的“再生产”,如此不仅实现了对教学目标的细化,也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增删和调换等,或是实现对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以及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意义的动态生成。

(四)多元化的活动课评价

理想的活动课需要以多元化原则为依据。首先,教师的评价观必须正确,在评价活动课成效时,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需要在自身的评价观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评价小学活动课时,需要将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意识等作为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并且需要为他们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对学生发展的动态观察。教师在评价小学活动课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需要具有表现性。教师在应用此类评价方式时,需要做好对相关情境或任务的设置,在活动中学生完成特定任务后,就需要以其实际表现为依据,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如此可以对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也可以了解他们不同的能力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对课程活动的评价方式应该具有很强的多样性。除了教师的评价方式以外,还应该开展学生互评等方式。教师和相关的工作者应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尽量细化、客观,确保其能够综合地反映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除此之外,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时,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保障评价的结果能够让学生信服。

(五)加强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科建设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的课程素养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前提下,就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首先,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把控教师招聘的质量观。一方面要确保教师具备理论素养,同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种双师型的教师能够大大增强学科的师资力量。尽管已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实施了专业培训,部分教师仍然无法很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学校需要为活动课教师提供更强的系统培训。其次,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定期让经验丰富、能力优秀的教师指导本校的活动课教师。在完成活动实施过程的分析后,需要提出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仍需改进,解答教师提出的实施问题。再次,可以让本地的大学教授来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通过访谈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培训仍需加强。所以,学校可以开展讲座,为教师提供新课程和相关文献的研读指导,对活动课程理念进行及时更新。最后,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定期让他们参观学习其他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共同研讨,如此可以帮助教师感性地认识活动课程。

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培训结果的考核。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较为“懒散”、敷衍的态度。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对教师接受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这样就能够实现“奖优罚劣”,从而对教师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 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未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要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课程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并不断加强对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如此才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基本的课程意识。文章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比如要突出学生主体,建构生本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匡艳,陈国民,张军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2020(6):105-109.

[2]陈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郭淑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聊城市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16.

[4]曹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師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5]羊峰,刘骁仪,杨沫婉,等.薄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9(2):202-203,220.

[6]于绪政.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对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12):1.

[7]王丽晖.开启思维之窗,让学生敢问会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师,2021(10):77-78.

作者简介:李占鹏(1984~),男,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213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